李红告诉笔者,往年,6、7、8三个月是即墨市批发市场的淡季,而如今,批发、零售的客量同比少了一多半,“淡季都来了,却还没看到旺季,人少得可怜。”
同步50%的销量下降,让不少“好大喜功”的生产商苦不堪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棉衣生产商告诉笔者,企业40多位跟了自己十多年的工人,目前基本是“逢节便休”,“产能不足50%,还是有库存,这个真是没办法了。”
除了销售模式的疲态尽显,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牌鉴赏能力也造成了服装库存的积压。“现在的消费者对服装款式要求变高了,特别是90后的消费者。”张伟这样告诉笔者,2012年之后,大部分90后都已经开始工作,他们跟已经或正在进入而立之年的80后已经逐渐成为时尚消费的主体。相对于之前消费主力的70后,无论80后还是90后对国际时尚的了解和认知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国产品牌对80后和90后来说,第一联想率和第一提及率都是相当低的,他们的品牌知识和对于服装的鉴别力和鉴赏力远远高出60后和70后。“现在的消费主力眼里容不得沙子。”张伟说。
但是对于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变高这一变化,许多企业却浑然无知,笔者在即墨服装城内看到,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几乎在每家店面里都能看到相同款式的衣服。就是这样停滞不前的品牌研发能力让已经过剩的产能直接面对已经悄然改变的市场,库存的积压也就顺理成章了。
服装库存,在北方称为尾货。指服装生产厂家、服装经销商、服装零售商、服装相关的贸易公司等服装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剩余的、积压的、过季的服装。
若服装库存出现大量积压时,不仅占用了公司运作资金,耗费人力、物力,也使公司管理成本、获利成本增加,拉长产品的周转周期,降低公司的整体利润,影响公司的发展,严重的还会使销售流通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导致公司彻底瘫痪。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