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形势及出路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6日
内贸环境
  原料劳动力成本波动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2012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一吨要比国外高5000元,最多时甚至达到6000元。2013年,受H7N9禽流感影响,我国一些地区大量宰杀活禽,导致鸭毛、鹅毛原材料大量减少,使得羽绒价格一路飚升。中国羽绒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90%白鸭绒价格为35万元~36万元/吨,至5月27日,已涨到59万元~62万元/吨,涨幅超过80%。常州某羽绒服出口企业因羽绒原材料价格上涨,目前公司损失已多达900多万元。
  人民币加速升值。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起,人民币一改一季度缓慢走升态势,在4月1日~5月28日的36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6次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并在24日一举升破6.19关口。至此,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今年已累计升值1.58%,大大超过去年1.03%的全年升值幅度。此外,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货币升值态势更为凌厉,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升值约2.6%和19%。有市场人士用定量分析直观反映出这种冲击: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率将下降10%、8%和7%。对微利状态下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用工难”、“用工荒”严重制约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用工荒”的存在有其必然的因素:一是长三角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少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劳动力外出就业意愿降低;二是纺织企业对自身形象和福利待遇的宣传不够,使很多务工人员对纺织行业的观念仍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存在工作时间长、待遇差等判断偏差;三是一些企业受低价竞争拖累,工资薪酬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四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生活品质、发展机会等,大都不愿意做生产一线上的普工;五是务工人员可选择的岗位增多,给一些工人增加了选择的余地。
  自身因素
  多元化市场格局尚未形成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待优化
  常州服装生产规模增长过快,产业链供需失衡。随着我国加入WTO,常州掀起了纺织服装业的投资热潮。2005年仅金坛地区就拥有纺织服装企业794家,其中规模企业460家,年产各类服装3.8亿件(套)。常州纺织服装产业相当一批企业盲目跟风投资,并且偏重投资于见效快的中下游产业,从而使得中下游产品扩张相对过快,导致上游原料供应短缺,纺织业的产业链供需严重失衡。
  没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日本、欧盟、美国是常州服装出口的主要传统市场,其中出口日本的服装货值占出口额的比例高达40%以上,出口美国达27%,导致常州企业对发达国家过于依赖,贸易风险也将增加。目前,全球经济正经历二次探底,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并进一步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疲乏。常州多渠道、多口岸、全方位、多元化的出口服装战略没有形成,这是常州服装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主要原因。
  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从产业结构看,常州市纺织服装出口产品基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染整、产业用纺织品、新型环保产品和纺织机械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从增长方式来看,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增长以“跑量”为主,过多依靠价格竞争。常州市纺织品服装出口不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且还要应对来自国内的竞争压力。
  品牌建设薄弱。从总体来看,常州市纺织服装在出口中使用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产品开发和品牌运作比较薄弱,在品牌建设与运作方面,与世界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常州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大规模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简单模仿、复制国外的产品,致使纺织服装业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扩张状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是推进纺织服装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上一页[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90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