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可见,本年度全球棉价弱势运行格局,与其基本供需面供给过剩及期末库存消费比高企有直接关系。
国内高库存奠定紧平衡格局 新年度播种面积降幅为4.6%
本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增加至762万吨,而消费量却萎缩了43.6万吨至783.8万吨。此外预期本年度中国棉花的进口量为435.5万吨。如此计算,本年度我国棉花供给将过剩413.7万吨。正是充足的棉花供给为本年度棉价奠定了弱势运行的基调。
但是本年度不可忽视的还有国家收储的650万吨棉花,以及近期仍在持续的储备棉抛售。截至6月28日,储备棉抛售成交总量为251万吨。这样看来,本年度我国棉花供需处于紧平衡的格局,这也是盘面持续盘整的主因所在。不过高库存的国家棉花储备亦是不可小觑,对后期棉价运行形成压制,尤其是价格运行到高位将“如履薄冰”。
我国自2011年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托起了中国的棉花价格,甚至对全球棉花价格的稳定也起到支撑性作用,继而国内棉价呈现出近一年多的盘整行情。然而2013年度20400元/吨的收储价格不足以调动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棉花意向播种面积7065万亩,较2012年的7408万亩同比减少343万亩,降幅4.6%。其中新疆棉区预期播种面积在3162万亩,较去年微增2%;而长江、黄河流域的播种面积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缩减态势。
七八月份重点监测天气因素 短期炒作无关大局难改振荡
棉花生长进入7月至8月底是市场炒作天气的热点时期,因在这一时期棉花处于“始花-结桃-裂铃”阶段,是棉花需水量的最大时期,占其一生需水的一半以上,是决定棉花产量的最重要时期。若在这一时期棉花主产地遇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导致棉花减产,必将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构成影响棉花价格上涨的重点因素。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棉花主产地区的天气是否会对棉花产量造成影响。
郑棉仓单注册量不断萎缩 期货交投清淡难逃政策市
由于国家无限量收储的实施和新旧国标更替,大部分高等级棉花入储,可供注册的仓单量极少。2013年初郑棉注册仓单最大量为488张,此后持续萎缩,目前仅为184张。从历年郑棉的仓单注册最大量来看,刨除2011年均高于今年的仓单注册量。正是由于仓单量严重不足,导致郑棉1305合约多头逼仓,价格一路攀升至21885元/吨的高位。此后交易所为了防止09合约出现同样的逼仓行情,提前将保证金提高至18%。如此成本的增加使得期货市场交投更加清淡。按照这样的逻辑,本年度预计郑棉市场交投清淡的局面较难逆转,后期延续振荡的概率较大。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