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凯进一步以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奖企业为例,指出:凡是在产品开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回报的企业,都具有将外部大环境和企业内部小环境紧密结合,有效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
朱宏任在致辞中提到,从今年前几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我国纺织行业显现出自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积极转变的趋势,这是全行业克服压力、加强创新、调整结构的结果,同时也需要全行业齐心协力、把握大势,推动这种转变持续下去。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既要沉着应对国内成本持续上涨、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加速调整等带来的挑战,更要抓住国内消费升级以及本轮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促进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型。
朱宏任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全力推进纺织行业的创新,帮助广大纺织企业更多分享产业、改革、创新、发展带来的新红利:一是把握方向,推进、优化纺织行业的创新环境,积极参与推动财税、金融、价格等领域的改革;二是推进、增强纺织行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三是突出重点,推进提升纺织行业装备水平;四是瞄准前沿,推进发展纺织行业新兴领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是深入推进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加大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的集成应用。
孙瑞哲在会上作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与各主要国家相比,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地位举足轻重,发展迅猛。究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得益于三大传统要素红利——要素红利、发展红利、市场红利,而目前传统红利正在衰退稀释。
孙瑞哲在报告中分析了三大要素红利的传承与演变,并指出,在要素红利方面,新的红利是城乡一体化形成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以及人才、技工占比将提高。在发展红利方面,与传统红利相对应,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着新的红利要素,包括经济体制红利、国际化红利、科技创新红利、发展模式红利等。同样,市场红利也有新的演变,表现在国外市场红利(国际贸易结构的调整、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红利(城镇化进程加速、居民收入增长、网上购物新机遇、人口政策调整)等。
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时尚谷)、山东天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美国棉花公司、浙江天圣集团、河北宁纺集团协办。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