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节后用工需求调查这两天陆续公布。虽然受整体经济影响,今年部分行业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企业岗位有所流失,但无论苏南还是苏北,节后还是需要大量招工。和往年一样,需求量最大的,不是高学历人才,而是一线操作工。
苏州市对1000家不同规模的企业调查显示,节后该市招工需求量为21.6万人,主要工种集中在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无技能要求”劳动力需求占60%。无锡市抽查的730户企业年后计划招聘7万余人,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业、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光伏能源业和制衣制鞋业等一线生产岗位。扬州市350家企业节后招工3.96万个,其中49.90%的岗位对劳动者无技能要求,所缺岗位主要集中在服装缝纫、机械加工、电子操作等行业。
苏州市人社局一位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认为,调查中企业“无技能要求”劳动力需求占比高达六成,并不说明企业淡化了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而是反映了由于当前作为企业用工主力军的外来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大部分企业为满足生产需要,在招工上不得不先招人后培训。
岗位的流动性到底有多大?以苏州为例,近三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年度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为35.5%,2012年为37.2%,2013年累计离职人数为32.3万人,离职率达36.2%,其中本地员工年度离职率仅为16%,外地员工年度离职率高达40.5%,使企业不断陷于缺员与招工的循环之中。
不仅苏州,传统劳务输出地的职工离职率也很高。宿迁市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企业反映,企业一年招工总数和流失人数持平。70%企业要长年招工进行储备,“边招边流失”现象明显。
农民工为何频繁跳槽?
省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周睿认为,现在进城打工的主体已经是二代甚至三代农民工,与父辈相比,他们没有了挣钱养家的生存压力,更看重职业潜力、晋升机会。如果现有工作不能满足要求,跳槽在所难免。加上和建筑业、房地产业相比,这几年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服装鞋帽等一线操作工岗位一直存在工作时间长,待遇偏低问题,对于年轻人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