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季度丝绸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开局形势不容乐观。影响丝绸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今年国内丝绸商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外需市场环境短时间难有大的改善。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居民消费需求难有大的提升,进口需求不足的状况短时间还难以改变。特别是美国作为我国丝绸商品出口第一大市场,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和对新兴经济体的冲击还有待观察,加上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外流,美元或将进入升值通道,进而推动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汇率频繁波动无疑将加大今年国内出口企业贸易结汇风险。其次,由于国内劳动力价格优势逐步削弱,部分欧美客商逐步将订单转移至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分流了部分原本属于国内的外贸订单,直接加剧了国内和国外出口型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拼价格已经成为抢夺订单最重要的手段。
第二,行业经济运行压力大增。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1~3月,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4%,略高于预期,较2013年四季度7.7%的增长率有所放缓,但创2009年来同季度最低增速;反映工业品出厂价格的PPI在3月同比下降2.3%,跌幅进一步扩大,连续25个月负增长,显示去产能压力仍然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3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大降19%。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回落,显示出今年国内工业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今年茧丝绸行业和全国宏观经济一样,同样也面临下行压力增大的趋势。
第三,茧丝绸原料生产压力较大。首先,尽管近5年国内蚕茧生产基本稳定,但由于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传统蚕茧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导致全国优质蚕茧产量逐年下降,缫制高品位丝所需优质茧相对稀缺。其次,在缫丝产能方面,2008年全国获得缫丝准产证的企业数为682家,缫丝总生产能力为208.8万绪,但近年来由于各地企业经营情况差而关闭的中小缫丝企业很多,加上现有企业都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的情况,估计全国缫丝企业实际开工大概不到50%;在真丝绸缎生产方面,这几年由于生丝价格高位运行,棉纱和化纤原料价格下降幅度很大,许多织造企业都减少了真丝绸缎加工量。另外,受劳动力价格等各种生产成本的上涨推动,蚕茧价格逐年攀升,而生丝销售价格上涨相对乏力,茧丝价格出现一定程度倒挂,导致很多缫丝企业基本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如何化解原料成本上涨压力仍将考验每个生产企业。
第四,行业内在增长动力集聚。一方面,2013年9月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随着后续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将对进一步驱动我国茧丝绸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内市场销售依然充满活力,消费者对丝绸产品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丝绸文化不断挖掘、承传、弘扬和光大,丝绸消费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另外,产业基础依然扎实稳固。随着内销渠道不断拓展,丝绸自主品牌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企业装备不断改进,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我国茧丝绸的国际地位和优势将越来越显著。
第五,缫丝企业税制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据中国丝绸协会最新了解到的信息,通过各个方面多年的呼吁,今年国家税制已经有新的举措,蚕茧等农产品税制改革试点已经在浙江等地进行,丝绸之路集团公司已成为首批缫丝企业试点。如果新的税制最终能够全面推行,将大大减轻丝绸企业的负担。
基于以上因素综合判断,预计2014年上半年全行业经济增速将继续维持低位运行,主要产品产量略有增长,丝绸商品外贸出口将逐步企稳,下半年或将好于上半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