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沿海棉区农民期盼国家棉花产销政策能完善优惠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8日
3、纺纱企业。调查人员还分别对江苏金苹果纺织有限公司、江苏银河工贸有限公司两家纺纱厂进行了调研。纺纱企业认为目标价 格的实行,有利于提高纺织企业竞争力,但要保护好棉农利益,否则棉花产业将受到重创,纺纱企业作为棉花产业链中的一份子,也会陷入困境。主产棉区的经年发 展,引伸发展出大批棉纺织乃至服装、家纺、玩具、棉副类企业,这些当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的涉棉涉纺企业近年来己饱尝周边棉花资源骤减的苦头,不论棉改政策对棉农、棉企、纺企三方中的任何一方更有利,但一切的下游产业都将依赖生产资源丰歉有无 这样一个源头,所以,调查中所有被问卷的企业或个人都认为,棉花是一个产业,占据着国民经济中一定的份额,对这样一个仅次于粮食安全的庞大产业政策,其制 定的要求之高,关系之重,涉及之深都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棉农、棉企、纺企三方关系体,缺一不可,从大局看,其中一方也未必希望政策的惠顾面全押在自己身 上,大家希望是共同发展,相互协调,和谐发展。对于内地业已形成的数十上百年的棉花产业来说,合理均衡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调查中,调查人员还注意到,棉农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实施方案的一些看法。一部分棉农认为,补贴标准虽然有些低,但有总比没有的好,而 且已经超过了粮食,实属难得,更加坚定了稳定棉花种植的信心。在接受本次调查的植棉户中,面积在15亩以上的规模户有5户,占调查总户数的7.1%。而另有一部分棉农则认为,补贴政策对稳定今年的棉花种植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因为上年亏得太惨,而植棉风险依然存在,植棉比较效益仍然没有优势。
   在调查中反应出棉花生产者的诸多对内地补贴的看法和心态,总结如下:
   一是认为政策发布较迟。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省里的实施方案,都错过了“秋播”时棉农预留棉花茬口的最佳时机。而在春耕前仍无补贴的动静,更是错过了“政策维稳” 或惠农扶持的好时机。
   二是认为补贴标准偏低。根据规定,即使包括良种补贴在内,一亩地也只有221元,尚不弥足生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农民表示不如改种投工较少的其它作物,把省下来的时间就地打工,一天也有100-150元的现金收入。
   三是认为政策稳定性不高。棉花目标价格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一年一定,补贴也将随目标价格的波动而形成年际间变化,或多或少,或有或无,农民并不习惯稳定性和持续性不高的政策,感觉心里没底。比如今年,农民种一亩地棉花最终能有多少补贴,目前还是个未知数。这种对政策的不确 定感也会影响农民的植棉意愿。因此,有了补贴也并不代表农民能够高兴起来。目前意向植棉的农民最大的愿望还是期盼国家能不断完善惠棉政策、提高内地补贴标准、及早研究制定支持或稳定棉花生产的政策规定,以调动内地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2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