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珠三角:技术含量低 出口纺企最怕产业升级

朱艳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9日

  《双城记》中那段开篇语也许是珠三角大多数企业主现状最好的描述,“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我们这里的季节,“既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前途无量,也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起奔向天堂,我们全又走向另一个方向。”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打击后,海外的订单终于出现了,工人怎么加班都赶不完订单,就好像回到了九十年代。那时候的广东夜间灯火通明,到处回荡着机器的轰鸣声。但老板们不得不冷静下来,工人越来越难找,工资越来越高,产业升级不得不面对,自己到底怎么办?都是问号。

  招聘总监像小摊贩

  “流水三千,饮者一瓢,而这一瓢我们都不知道能不能舀起来。”看着招聘展台前熙熙攘攘走过的求职人群,久益日用品厂的副总裁陈言葑很沮丧。连续参加两天招聘会,总计招来的各类工人不到20个人。陈言葑的工厂主要做手提袋,需要招聘30个技术工人,超过100个车工。

  他现在已经放弃了在招聘会寻求普工了。“来这里转的都希望待遇好,根本没人愿意做普工。”现在只要有工人能够把老乡带来上班,成功一个他就支付给介绍人200元。在有的企业,这样的介绍费已经上涨到600元,但效果仍然很差。“继续出来打工的人少,能说服老乡的更少了。”

  从目前的用工需求看,纺织、印刷等行业最难招到工人,不仅因为这些工厂环境恶劣,还在于工人很难学到一技之长。有没有技术成了衡量工人的标尺。“那些干了多年普工、没有专业技能的工人现在都不愿意回广东,他们在当地同样能够就业。那些学了点皮毛的学徒,现在却要回来做技术工;而那些有多年经验的技术工,现在要做管理层。”

  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订单,陈感觉自己像个街边小贩。在工厂门口摆桌子招工,去火车站广场举牌子招工,去农贸市场招工,只要是外地人口流量大的地方,几乎都有招聘者的身影。有时还不得不组织工人上街发招工传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1  
阅读数量(84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