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谋求世界化纤业的发展与繁荣——第10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扫描

来源: 发布时间:2004年10月21日

谋求世界化纤业的发展与繁荣

——第10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扫描

涤纶产业论坛:关注先进潮流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罗文德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院长周华堂 中国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料PTA需求急剧增加,加快了PTA生产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目前中国已建和已批准在建的PTA装置共计20套,采用六种工艺专利技术,全部建成后,实际产能将达到844万吨。正在建设的这些项目中,采用英威达专利技术的产能约为307万吨;其次是英国石油专利技术,产能约231万吨;艾博特专利技术,产能约120万吨;三井油化专利技术产能约为66.2万吨;伊斯特曼专利技术约为60万吨;三菱化学专利技术约为60万吨。除了积极引进大量国外PTA的先进技术工艺外,中国PTA装置的国产化步伐也在加快。

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先后联合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以及济南化纤集团联合开展加快PTA装置国产化工作。浙江大学的动力学研发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仪征化纤、上海石化和扬子石化PTA装置的增容改造;天津大学开展解晶热力学、解晶动力学和结晶器流体力学的试验研究,建立了降压蒸发冷却结晶的数学模型,为工程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济南化纤开发了新型氧化催化剂的生产方式,作为国产化依托工程,开展了多项工业试验;国家重大装备办公室积极组织国内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开展关键设备的研制工作;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与仪征化纤、浙江大学合作,在技术开发的基础上成功地对仪征化纤年产25万吨PTA装置实施40%的增容改造,并和有关单位共同承担了PTA装置国产化的工程开发;中国PTA装置的国产化之路是严格规避国外专利,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工艺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工艺包和工程设计完全由国内单位承担。经过联合攻关,我国PTA国产化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顾利霞 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新型聚酯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用阳离子染料及分散性染料易染的共聚酯和纤维。这种纤维手感柔软,光泽柔和,具有很好的抗起球性,既能纯纺,也能和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混纺,解决了聚酯纤维与其它天然纤维混纺染色时容易损伤天然纤维的难题。我国多年来一直在重点研究开发这个领域。其次是导汗透湿纤维。在聚合物中添加无机超细粉末,纺成中空纤维,在织物整理时用碱液熔去无机粉末,使纤维表面形成贯通中孔的微孔,纤维具有了吸湿排汗功能。还有新型聚酯PTT、可生物降解的聚酯、抗静电纤维、水溶性聚酯等等都是当前聚酯技术发展的重点。

面对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新型聚酯技术未来研究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聚酯纤维的多功能化、复合化和智能化。研究更加注重带有服用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聚酯纤维。这里主要包括可调节温度纤维、蓄能纤维、抗电磁波辐射纤维、无毒阻燃聚酯纤维等等,这些新技术领域的研发,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北京中丽制机化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玮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化纤装备的发展大约经历了5个阶段,打破了中国化纤装备高端技术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中国的化纤装备国产化水平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正在向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化纤装备制造业在产品设计的先进性、多样性方面,在产品制造的精密性、可靠性与稳定性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化纤装备制造业当前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化纤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们的制造质量和加工精度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材质和热处理工艺方面,我们还比较落后。机电自动一体化能力有待提高。化纤行业对机电一体化要求比较高,但国内的电气控制原器件还主要依赖进口,设计上的合理性、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整体性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和软件开发应用技术急需跟进。随着IT业的发展,国外不仅将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领域,同时还将生产管理也纳入计算机系统,相比之下,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新技术、新工艺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化纤装备制造从开发到设计等各方面都人才匮乏,这就造成了我们很少有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

中国化纤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在国外要加强同国际化纤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进行共用技术和高端技术的联合开发;在国内实行强强联合,形成集群式发展,这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发展论坛聚焦合作与竞争

未来十年是中国化纤发展关键期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植艺

未来5~10年,是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关键期,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中国与世界化纤及相关业界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发展化纤原料。原料的严重短缺已成为中国化纤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最急需解决的是原料的发展。二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消费水平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对中国化纤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未来中国化纤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包括成套装备、重点部件及工艺技术进步、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化纤应用领域开拓及非纤用产品研发等。三是行业资本并购重组。未来5~10年内,中国化纤产业存量资产的加快调整将掀起资本并购、重组的浪潮。四是流通体制变革,彻底改变销售理念。未来的重点在于尽快构造化纤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完善传统交易市场,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电子交易,推动电子商务贸易。

全球纺织品市场将改写

美国纤维制造商联合会主席O’Day

此次召开的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已经发展成为当今纤维行业最重要的盛事之一,并对全球纤维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美国化纤行业的开工率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金融危机以来,就一直受到抑制,而且很不稳定。2001年美国化纤行业开工率低于75%,2002年回弹到80%,2003年又回弹到78%,行业发展不理想。10年前,美国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这几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纤维消费总量缩减了10%,这种变化反映了美国经济中纤维市场的变化。中国将是未来无配额时代的受益者,而且将重新改变全球纺织品市场格局。

与中国纺织共存共荣

日本化纤协会副会长兼理事长八木雄国

日本化纤业的产能很小,只有185万吨,聚酯产能只有76万吨,和中国化纤产能已经达到1100多万吨相比,日本的产能实在太小了。我们看到了这种差距,日本的纺织业已经放弃了大宗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主要从事高档,差别化产品的多样化和小批量生产。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开发更多的新型纤维,并且在技术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优势,这样日本的化纤产业才有存活的机会。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纺织强国,日本纺织业的基本立场是和中国的纺织业共存共荣,这更符合两国在这个领域的经济利益。

希望在全球格局中有我们的位置

巴西人造纤维协会理事长JorgDieterAlbrecht

纺织业在巴西占有很重要位置,过去巴西的出口市场主要在拉丁美洲,近几年出口美国和欧盟的比例在增长。但我们已经注意到,现在亚洲市场对巴西的出口远比我们出口亚洲的产品要多得多。我们希望在全球不断变化的化纤市场格局中,有巴西的位置。巴西对化纤产品的需求数量已经从5年前消费1千吨到今年有可能达到4万吨,需求空间越来越大。因此,到巴西投资化纤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尤其是聚酯长丝的投资潜力最大,这是因为和其他国家比,巴西的化纤消费的比例还比较小,这就带来了发展的空间。

紧跟市场需求和时尚战略

泰国化纤协会主席ChenNamchaisiri

随着纺织自由贸易不断扩大的影响,世界的纺织工业正在发生变化。高科技和时尚潮流正在使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个大背景下泰国合纤产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将分为几个方面:紧跟市场需求和时尚战略、实行分级发展战略、创新战略、行业巩固战略。在这几个目标下,泰国将努力改变出口以东南亚市场为主的现状,依靠不断的创新和市场细分,确定泰国在未来全球市场的化纤产业地位。

没有合作就没有发展

欧盟化纤联盟理事长DolinPuruis

从1995年到2004年,欧盟人造纤维的产品总体保持稳定,但是不同品种之间有很大差异。土耳其的份额在增长,西欧,中欧份额在减少,西欧纺织品客户尤其在复合领域在持续减少。但是这几年欧盟新的市场正在壮大,说明欧盟作为全球人造纤维行业的先驱,仍然有着很强的竞争能力。现在欧盟在全球依然保持着3600万吨的市场额度,在未来巨大的挑战面前,欧盟仍然拥有机遇。全球竞争将继续推动世界范围内纤维和纺织工业的发展,欧盟化纤联盟已经和中国、日本、美国一起共同搭建了世界化纤协会的全球网络,在这个大市场上,只有合作共赢,全球人纤行业才能有序地发展。

寻找更多的竞争机会

韩国化纤协会会长李源浩

韩国纺织工业正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竞争能力减低,国内投资减少,劳动力短缺等等。从发展看,韩国纺织工业在韩国的国民经济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前景不乐观,最大的问题是配额的调整,还有亚洲其他国家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韩国必须要走依靠高附加值产品和新科技的道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韩国正在加紧淘汰不具备竞争能力的设备,改善雇员结构,建立ERP和电子商务综合信息系统,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大产业用纤维的发展,寻找更多的竞争机会。

在竞争中巩固位置

印度化纤协会秘书长SCKapur

印度是世界第五大合纤纱生产国。印度的化纤产品的表现是成熟和多样化,尤其是原料市场,我们可以完全做到自给自足,而不是对原料的依赖,这保证了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使产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但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印度也在积极想办法保住自己的产业地位,建立了特别经济区优惠政策以鼓励促进出口以及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等等。 同时,印度也在不断加大在新型纤维领域的应用和开发,并保持在工业领域的不断增长。在未来的竞争中,印度会更好地发挥本国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电子商务优势,进一步改善装备的性能,不断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功能性纤维。

台湾化纤产业要抓住新契机

台湾地区纺织工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玲娉

我国台湾的化纤产业在全球占有重要的地位,亚洲是全球化纤的主要产区,其中中国大陆产量最高,比例达到36%,台湾占10.1%,就其功能性方面,台湾有自己特殊的优势。但是台湾要在竞争中一直握有胜算,一定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产品的开发,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台湾目前在化纤领域产业调整的策略是:聚酯纤维维持在77%左右,尼龙纤维比重要达到15%,最终实现以产品的差异化、功能化的特点来保持好的增长。台湾化纤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产业环保化、产业电子化、产业全球化、产品差异化。

中国在世界市场角色越来越重要

PCI咨询集团资深顾问何大伟

经过分析全球合成纤维及其原料需求可以看出,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消费需求占到了全球市场的1/4,纺织领域则超过了40%,我们预计,今后中国50%的生产都是要以出口为目标。中国的纤维发展很快,几乎所有的市场增长都来源于涤纶长短丝。腈纶和尼龙则更适合发展功能型特殊产品,尼龙丝的需求在中国未来10年也会呈现显著增长,预计年增长率达到5.3%。在未来10年,中国的纤维市场会以每年5%的幅度增长,但在涤纶工业的拉动下,人造纤维的增长率可达到7%,进口缺口会逐步缩小,开工率将会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高新技术论坛:热评新型纤维

东丽公司碳纤维海外事业部总经理:MasahikoKawamura

碳纤维是由和钻石同等材质的碳制成。其特性比铝轻,比钢重。它的强度是铁的10倍,同时它还具有优越的抗张强度和抗拉模量,化学组织非常稳定,并且具有高抗腐蚀性,较高的抗化学、抗热和抗低温能力。目前碳纤维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三大类,体育、航空和工业用。从需求比例看,体育用为30%,航空用为10%,工业用为60%。

碳纤维的全部商业化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首先是高尔夫球棒和钓鱼杆的应用使碳纤维进入发展期;到80年代中期,这种新型纤维开始广泛应用于客机和航空飞行器上;从90年代中后期以来,碳纤维在工业应用成为新的亮点。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碳纤维的需求每年将增长7.5%,预计到2010年,全球碳纤维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2000吨。2004年全球碳纤维的产量约为25000吨。

我们预测,由于中国的经济正处在快速增长期,中国本土对碳纤维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工业领域的应用会快速发展,比如建筑、汽车和基础设施的应用,都将会对碳纤维有巨大的需求。

帝人科技产品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MasayasuNagao 芳纶纤维是芳环和氨基化合物群相连接的纤维,分为对位连接性和间位连接性纤维。由于极好的金属特性,对位连接性芳纶纤维在高性能纤维中占据核心地位;间位连接性芳纶纤维则由于出色的耐高温性、耐日光性。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一种功能性纤维。

日本帝人公司主要生产两种对位连接性芳纶纤维Technora和Twaron,以及间位连接性芳纶纤维Teijinconex,这些产品代表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芳纶纤维。

Technora纤维的使用领域主要是橡胶加强剂、绳/带、工程应用以及水泥加强剂;Twaron纤维的应用范围则是线性张力部分、弹道盔甲、石棉替代物、橡胶加强剂;Teijinconex的应用领域主要用于过滤网、防护服和橡胶加强剂等领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市场对芳纶纤维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目前,全球对对位连接性芳纶纤维的需求量为4万吨/年,间位连接性纤维的需求量是2万吨,市场的空间很大。尤其是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芳纶纤维的市场需求正在呈现出新的亮点。 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钱以宏 当前化纤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是石油资源的匮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环保纤维材料的成功应用,将引导化纤产业进入一个新领地。在这个研发过程中,上世纪90年代末实现工业化开发的聚乳酸酯纤维(PLA纤维)最引人注目。

乳酸是由L-型乳酸聚合而成的聚乳酸酯,具有结晶性和可完全降解的性能。一切不断再生的农产品甚至普通植物,都可提取淀粉生产聚乳酸酯。美国CargillDow公司已经成功实现聚乳酸酯产业化,其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4万吨,是世界产量最高的国家。

聚乳酸酯加工性能优良,通常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干净成熟,聚合过程不产生污染。纤维适用于机织、针织、簇绒和非织造等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它的物理性能居于涤纶和锦纶6之间,面料手感好,弹性恢复率高,悬垂性好,抗皱性好,比涤纶服装更华丽美观。织物还具有限氧指数高等特点,在装饰用和家用纺织品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理想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已经发现,聚乳酸酯的综合能耗比石化聚合物低30%~50%,预计在2005~2010年间,随着聚乳酸酯生产成本逼近石油塑料以及市场应用的大力拓展,聚乳酸酯将作为新兴的工业材料被普及使用。其涉及到的领域将包括医疗用品、车用纺织品、地毯等等。作为一个对环保发展有贡献,并可有效解决资源危机的纤维产品,聚乳酸酯正在未来化纤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脚色。

中国纺织报 胡晓玉

'

1  
阅读数量(11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