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六十万吨新棉流入内地 新疆棉纺织业“断粮”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11月25日

昔日机器轰鸣喧闹的新疆自治区部分棉纺织厂,因为停产待料而在清冷的冬日里显得格外寂静。据自治区有关部门反映,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全区(包括兵团)棉纺织企业开工率不足50%,其中地方棉纺织企业开率不足40%。截至10月底,纺织业全行业亏损达3亿多元,较去年全年亏损的2亿多元还多,棉纺织企业举步维艰。

有关人士预计,全疆棉花总产量预计在150-160万吨之间,略高于去年水平。新疆现有204万锭环锭纺,5.9万头气流纺,按生产能力计,年所需的纺棉仅为40万吨左右。40万吨所需要的纺棉与150万吨的产棉相比,应该说新疆的棉纺织企业不缺棉花用,但市场无形之手却无情地“扼”住了新疆棉纺织企业的脖子。

由于内地主产棉区棉花减产严重,而纺织用棉需求庞大,内地棉商及棉纺织企业及时融资和筹资,到新疆直接采购新棉,自治区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大约已有60至70万吨新棉通过这种渠道流到了内地。

今年棉纺织企业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纺绵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而棉纱价格上涨有限。新疆天山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一位副总经理抱怨说:“公司现在用的是去年购买的纺棉,生产可维持到11月底,再往后就要用新棉了。如果新棉仍是每吨18000元这个收购价格,企业肯定亏损,也只好停产了。”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新疆纺织企业应该从三大方面“修炼内功”:

一、一方面是棉价居高不下,一方面是新疆棉纺织企业普遍缺少收购资金,企业只能“望棉兴叹”。新疆纺织企业融资的范围和对象能否再广一点,融资的方法是否再多一点?

二,新疆纺织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据了解,新疆棉纺织企业的生产费用(包括水、电、气等),与内地的优势棉纺织企业相比高出很多。这些差距,一是反映在技术设备上,技术设备先进与否使得企业在用工上差别很大;二是反映在管理上,先进的管理能创造出质量稳定的名牌绵纱,产品价格稍高也有销路。据了解,内地名牌企业名牌棉纱(32支)每吨最高价可卖到2.6万元,而新疆同样质量的棉纱每吨只卖到2.04万元左右。

三,纺织产业链短,全区棉纱95-98% 直接出售,缺乏后续产业链。而内地许多棉纺织企业则注重产业链的延伸,从棉纱、织布、印染到服装生产,产业一条龙。这些后续产业链上的产品是赚钱的,可以弥补纺纱的亏损。

新疆日报

'

1  
阅读数量(33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