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江苏悦达:技术创新年三大举措克难关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9日

今年以来,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努力克服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价格波动、金融政策调整、市场行情不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开展“技术创新年”活动,增强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精细管理,通过差别化生产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举措,在“降”上动脑筋、“增”上想办法,实现降本增效,持续提高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贡献率。

 人员虽变动 质量不波动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提高员工积极性,在员工的主动支持下实现减本增效的目标。实施精细化管理提质量,其分解目标必须落到实处、落到最前沿、落到责任人身上。”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如华说。为此,悦达纺织生产技术部建立起在线质量控制标准,充分利用在线数据指导生产,明确将精品品种向50S、60S、80S高支纱拓展。通过强化设备管理“两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设备维护质量,保持悦达纺织的设备优势;通过规范专件器材使用,强化单锭管理,进一步提高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抓动态管理,停台故障管理和电器专项管理,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等措施;通过细化机物料费用分类管理,将机物料消耗费用细分成基本维修费用、专件器材等周期更换费用、电器费用、技改费用等,分类制订消耗定额,分类控制。在生产中将设备停台记录、分析落实到专人,并据此制定检修计划,减少故障停台,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在悦达纺织纺纱一厂,通过合理调度和精细化管理,克服用工不足的困难。他们针对人员结构状况,建立规范、快速,具有悦达纺织特点的人员培训机制,提高各项工作的长效性、及时性以及操作管理的规范性,以“确保人员变动,操作规范不动,质量不波动”。潜心研究纱线品质,从工艺上车、设备维护保养、运转操作法的执行等方面认真分析各个环节影响质量的因素,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整改,步步分解,层层把关,将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尽可能的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工艺技术攻关,优化配棉方案,在工艺试验、器材改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改进成纱质量,在将全年质量损失力争控制在0.2‰以内的同时,力争纺锭速度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悦达纱线二厂定期组织分厂“技术创新年”各项活动情况分析会,将各项目标分解到具体的牵头人,并按时序进度制订具体的工作进度计划。落实具体参与人,并明确每一个参与者的工作内容和要达到的效果,明确每个项目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办法。纺纱三厂的做法是深化班组管理、细化班组核算,通过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让员工学会算账,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在算账中找漏洞,提质量。

了解客户需求 有的放矢开发

对于棉纺织企业而言,在棉花价格异常波动的今年,提高非棉纤维的使用,调整产品结构均是题中之义。悦达纺织这方面的研发工作做得更为积极和彻底。据了解,今年已经是悦达纺织连续第三年开展“技术创新年”活动了,目的只有一个:“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率”。 悦达纺织设有自己的纺织研究所,2011年的目标是新产品开发500支以上,完成2~4项科技成果项目转化。同时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快新型纤维研究应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研发的两个基地建设。今年,悦达纺织研究所在新产品开发中转变新产品开发观念,吸纳2010年产品推介会众多客户的建议,将开发的新产品样品送达后道客户,使开发的产品让客户随手可得,与营销部专职人员一起,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客户,通报公司开发产品,让用户有选择机会,在沟通中了解客户及市场需求信息,为下一步产品开发方向作参考借鉴,彻底改变新产品“展示柜”式的开发方式。研究所还主动拜访一批有特色原料、生产特色产品的企业,结成上游原料(或信息)、中间纱线品种开发、下游纱线终端客户的新产品开发联动群(或联盟),在联盟内形成各有特色分工、信息共享的组织结构,加快新品开发步伐。研究所还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建设合作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5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