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2011年我国棉花市场行情回顾及展望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

一、2011年行情回顾及市场分析
  1.1供应充足,需求疲弱,资金外流,2011年成为棉市痛伤之年
  总体来看,2011年郑棉走势可以看成两大阶段性行情
  第一阶段(年初至8月),纺织业低迷,现货难销,期价震荡走低:2月份(农历年前)棉价以迅猛之势创下了历史最高点,年后扭头一路下跌直到9月份才止跌企稳,跌幅超过40%。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1)纺织业低迷、现货难销。现货市场的低迷是棉价下跌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10年由于供需矛盾和资金炒作将棉价推向历史顶峰,棉价严重脱离实际价值,纺织行业和终端消费无法负担如此高额的成本,棉价最终回归其真实价值;2)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债务问题频出。经济走向是商品价格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债务缠身,发展中国家面临高通胀的压力,2011年全球经济出现增速下滑的趋势,民众衣着消费意愿下滑。与此同时,美棉走势类似于郑棉,但美棉对郑棉的影响力弱化,期间美棉跌幅达到50%。
  第二阶段(9月至12月),“仓”“量”俱减,收储托底,窄幅振荡:10月到12月底,郑棉基本维持2万到2万1之间窄幅震荡,持仓量和成交量大幅下降,资金严重外流。第四季度棉价窄幅震荡的走势主要是原因是上有现货压力,棉价难以向上突破,下有国家收储托底,底部19800几乎难以击破。与此同时,美棉走势却是震荡走弱,呈现出内强外弱的格局。美棉受外围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欧债危机不停的冲击着商品市场,导致年底美棉步步下跌。
  综上所述,整体上2011年棉市是个大幅下跌的趋势,基本上完全吞噬了2010年的涨幅。
  2011年的棉市,产业经营者遍体鳞伤,期市投机者信心丧失,郑棉从曾经的“期市明星”成为目前市场上较为冷清的品种。2011年即将谢幕,2012年棉市又将如何演义?又有哪些重要因素将影响棉价走势?让我们带着疑问端详下文。
  二、宏观环境及产业政策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全球经济依然存在下行风险
  纺织服装是我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商品,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情况决定着未来的衣着消费需求。目前全球各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发达国家陷入债务困境不能自救,发展国家面临“抗通胀”和“保增长”的尴尬,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情况和民众消费情况将决定着衣着消费能力。
  2.1.1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市场经济环境分析
  (一)欧盟:欧债危机持续上演,个人可支配收入低降低衣着消费需求
  欧盟是我国纺织服装最大出口贸易市场,对其出口份额达到总出口的20%。不管是2010年还是2011年,欧债问题始终困扰着市场。2011年5月希腊危机爆发引起市场恐慌,带动全球商品大跌,欧盟和IMF发放贷款让希腊问题暂告一段落,但却引起市场对其它欧元区国家的担忧。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等“欧猪”国家2012年第一季度将有更多的国债到期,届时欧洲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也是考验欧洲能否解决债务问题最关键的时候。届时就算债务问题能得到解决,紧缩的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抑制国民消费,这一现象已经在2011年得到充分体,预计2012年我国对欧纺织贸易出口将有一定的萎缩。
  (二)美国:失业率居高难下,经济复苏缓慢,需求难以大幅释放
  美国对我国纺织服装品进口额占我国总出口的17%,是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尽管如此,在美联储大幅放松流动性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复苏进程依然缓慢,而且失业率居高难下,高失业率不得不让美国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过11月美国新屋开工等经济数据良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不错,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但强劲复苏存在困难,失业率仍然是头痛问题,预计2012年消费需求也难以大幅释放,但相比欧元区的情况要好很多。
  (三)日本:经济增长缺乏动能,纺织服装需求稳中稍涨
  日本是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第三大出口市场,份额占总出口11%。地震后,日本经济在财政刺激下呈恢复性增长。从2011年7月开始日本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品开始增加。2012年在全球经济恢复缓慢的背景下,日本经济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但会处于平稳恢复之中,消费也将呈缓慢恢复增长,预计2012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业会呈现稳中稍涨的局面。
  2.1.2中国经济状况:经济增速放缓,“稳增长”“提内需”成政府首要任务,经济大幅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国内经过2011年紧缩货币政策的调控,CPI已大幅回落,与此同时,PMI也呈现下滑的境况,2011年11月汇丰PMI降至47.7%,已降至安全值50%以下。外围经济走差以及国内紧缩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国内高通胀压力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经济增长已受到巨大负面影响,季度GDP值逐季下滑,这也引起国家的关注。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指出2012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为了2012年经济不至于大幅下滑,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国内消费能力,通过提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
  2011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已受挫,一方面外围消费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制造成本增加,部分订单已经转向印度、越南能制造成本低廉的国家。2012年出口情况同样严峻,但国内消费能力值得期待,在国家财政刺激下,内需水平或将有所提高,纺织服装企业也开始将目标放在国内消费市场。
  2.1.3人民币目前仍处于升值通道,后期双向波动成为必然趋势
  2.2棉花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2011年棉花临时收储成为国内棉市的“定海神针”,使得国内棉价一直稳定在收储价附近。这让我们看到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2012年棉纺产业又将有哪些产业政策呢?
  2.2.1收储或将容纳国产一半以上资源,国家收储放储调节功能增强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在2012年3月31日结束,可以肯定的是,在此期间棉价跌破19000元/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期棉也几乎不会跌破19800元/吨。由于纺织业低迷,现货购销清淡,市场上符合交储能力的棉企都在为交储做准备。截止2011年12月23日,收储累计成交183万吨,已经超过本年度新棉产量的24%,预计收储结束后,总共累计成交量能至少超过300万吨,占到产量40%以上水平。同时,国储库的充盈又能提高国家调控棉价的能力,就算收储结束后市场流通资源减少,纺织用棉紧缺时国家同样能通过放储调整棉价。2012年国家国内收放储政策调控市场的能力增强。
  2.2.22012年进口棉配额发放数量或将减少
  在收储政策的托底下,国产棉价差居高不下,而进口棉凭借质优价廉大受纺织企业的青睐。为保证国内棉市不受到低价进口棉的冲击,2012年不排除国家减少进口棉配额数量的可能。年底,国家已经调整了2012年的进口棉关税计算方法,目的是使进口棉价格越高关税越低,这将有效保证国内产棉免受进口棉的强大冲击。
  2.2.3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棉纺企业将继续受益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提高国内消费水平。国家相继调降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经营税,为了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未来将减免小微企业22项税费。棉纺企业多是小微企业,是最重要的受益企业群体之一,2012年棉纺企业将继续受益。
  2.2.4高端纤维受支持,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压力
  国务院新兴产业规划、化工“十二五”规划和纺织“十二五”规划均将高性能纤维作为重点发展行业,未来整个行业或将得到较大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从棉纺行业的发展来看,近年棉价大幅波动也是助推国家鼓励化纤产品创新与技术研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端纤维的发展将制衡棉纺织品的消费空间,这也迫使纺织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三、2011年棉花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3.12012年棉花供应分析
  3.1.12011/2012年度全球库存消费比大幅攀升,2012/2013年度全球种植面积预期减少8%
  在高棉价的刺激下,2011/12年度全球棉花丰产,中国、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棉花主产国产量都大幅增长。美国作为全球第三大产棉国和最大的棉花出口国植棉面积增加,但产量却因为干旱影响而下降,但总体上供应仍然超过需求,因而2011/2012库存消费比大幅攀升,由2010/11年度的37.85%上升到51.79%。供求关系决定棉花的实际价格,供大于求的现状导致2011年棉价大幅下跌。
  2011年棉价大幅回落已经影响到了棉农下年的种植意向。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计2012/13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将减少8%至3330万公顷,产量减少6%至2510万吨。大多主要棉花生产国家的产量预期下降,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和澳大利亚例外。
  3.1.2进口棉价格优势突显,国产棉面临市场挤占压力
  从2011年9月开始,进口棉数量就以超常规数量进行增长。从往年来看,10、11月由于国内新棉集中上市,一般进口数量减少,但今年进口棉数量却大幅增长,11月进口棉花近38万吨,同比增长达到200%。究其主要原因:国产棉在收储托底的情况下价格居高不下,进口棉以低廉的价格大肆入侵国内市场,并且深受纺织企业的青睐。截止2011年12月1日,2011/2012年度中国签约美棉数量就已达到122.3万吨,高达美棉产量1/3的水平,可见国内对进口棉的追捧。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国产棉很受伤,现货市场购销十分清淡,4级以上的棉花基本都将进入国储库。
  3.1.3棉花丰产,棉价走跌影响棉农种植积极性
  2010/2011年度国内棉花取得丰产,产量增幅达到11%左右。产量增加却恰逢纺织业低迷、用棉需求降低,市场上棉花总体上供大于求。年度期末库存消费比达到35%,比上年度25%超出10个百分点。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国内籽棉平均收购价还不到4.2元/斤,不及10年最高价的一半。如此低的收购价给棉农心理造成巨大心理落差,据调查显示,很多棉农反应明年不愿意种棉花,改种其它更省力、更经济的农作物。中国棉花信息网预测2012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将减少9%,减产预期或将成为2012年的一个重要的炒作因素。
  3.1.4棉花价格波动幅度大,种植效应比低,来年种植面积受影响
  2010年棉价大涨,棉农收益颇厚;2011年棉价大跌,棉农愁眉紧锁。棉价的大幅波动让棉农很受伤,经济学上的发散蛛网模型在农产品种植上表现的淋漓尽致,2010年棉价大涨导致2011年种植面积大增,2011年供大于求又导致棉价大跌,棉价下跌又将影响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相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的价格比较稳定,种植效应比有连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玉米因为跟棉花种植期相同争地效益最显著。根据今年的调研发现,很多原来种植棉花的地区现在都已改种玉米,即省时又省力而且经济效益也不错,这种趋势在2012年还会延续,尤其是长江流域这种改变最明显。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又将是一个值得炒作的话题。
  3.22012年棉花下游产业链需求分析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3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