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中国服装企业的“青春期”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0日

哪些品牌存在困顿  

中国的服装企业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困顿:品牌空洞化。一个品牌形成的标准,就是有清晰的核心价值与品牌定位。

我们看到国际服装品牌,无论是多元化的大品牌,还是文胸这样的小品类,中国的消费者都能准确说出它们的特点,在内心有着清晰的投射。然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品牌,却极为混淆,不得要领。

《中国企业品牌管理能力白皮书》表明:在年销售额低于5亿元的中小企业中,有69%的企业没有基本的品牌定位,86%的企业没有完整的品牌规划。在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商场中,它们“千牌一面”,运作多年却没有积累起品牌价值与忠诚消费者群体等无形资产,仍在依靠商场人气形成自然销售。

零售时代终端为王。当前许多中国服装企业自己的渠道终端建设十分薄弱,属于依附型、寄生型,与渠道终端是十分松散的关系,缺乏自己的专利技术或设计竞争力。许多企业看似以生产见长,能制造出优秀的产品,但却依靠OEM订单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设计组织生产。有些甚至依靠抄袭过日子。尽管目前产值做得很大,已是“大型工场”,但却弱不禁风。

在服装批发市场中,许多企业也是有品牌的,也属于上述特点。它们虽然有明星代言,有树立在批发市场内外的大幅广告,但品牌没有给产品带来附加值,这和无品牌没有太多区别。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运作中低档产品,却没有找到最适合此类产品的商业模式。浏览专业报刊或网站,在密密麻麻的招商广告中,有许多“年年在招商”的品牌,也属于此列。

可以预见,在2012年市场竞争中,符合上述条件的品牌,都会遇到很大的危机。

品牌的生命力与“高端、低端”没有关系,不是说低端产品就一定没有竞争力。一些大众化、低价位的服装品牌,也一样成为了知名品牌,并且系统完善,前景光明。而这些品牌的毛病不在“低端”上,而是在于品牌建设与竞争力的打造薄弱上,没有后续发展的推动力。

中国市场的最大好处是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层次的多元化,这两个特点使一些品牌即使手法单一,也能支撑几年甚至几十年。但随着中国服装品牌的整体提升,消费者、消费市场也随之提升,大浪淘沙之下,它们的生存空间会愈加艰难。在2012年,这些品牌将会尝到“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苦头。  

哪些品牌优势不减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6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