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郑州气温降至零度,与寒冷的天气不同,赵争来的心里可是火急火燎。
从事服装批发十来年,赵争来说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尤其今年最差。
娅梦达,是赵争来给自己服装注册的商标,与河南著名女裤品牌“娅丽达”一字之差。“谁都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像‘娅丽达’那样,只是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赵争来说。
小微企业 夹缝中生存
20多名工人、在郑州市西四环附近租的厂房、每天出裤量200多条、只做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赵争来的服装厂,也是河南许多小微服装企业的现状。受资金限制,没有研发和设计,赵争来的服装厂只是定期和服装工作室合作,从中买些版型,自己再加以改良。
与那些知名品牌每季度的产品发布会不同,像赵争来这样的小微型服装企业,很多都是等着客户上门选货,锦荣商贸城成了他们产品展示的基地。
赵争来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服装厂在西四环和南四环还有很多,今年大家的生意都不是太好,随着物价上涨,原材料和工人工资都在上涨,现在的销售额只能维持工人的工资和厂里的开销。
“今年的天气忽冷忽热,对女裤的影响很大,现在我们上的都是春夏款,天气不稳定,裤子也不好卖,加上丝袜和打底裤对女裤的冲击,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赵争来说。
和赵争来有同样困惑的还有乔琦裤业的负责人王盛蔡。
王盛蔡是浙江人,当初来河南就是看中了河南服装市场的潜力。王盛蔡说:“河南的服装比较抱团儿,最早我们都是跟着龙头企业赚钱,他们做啥我们也做啥。后来龙头企业开始树立自己的品牌了,当消费者都有品牌意识之后,我们这些小微企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王盛蔡告诉记者,目前,乔琦有六家固定的代理商,其他都是散户,也都是熟客。
为改善目前的经营状况,乔琦裤业想通过在淘宝网建立服装店来增加销量。
“河南服装企业小微企业占95%,老板通常集‘五总’(企业老板、营销总监、财务总监、生产总监、企业总管)于一身。”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会长李刚如是说。
在李刚看来,“小微企业大多都是靠模仿品牌企业,虽然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但并没有注入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受资金限制,融资手段少,融资渠道窄,夹缝中生存。”
不过“船小好调头”,但反映出其发展潜力巨大,即使赔钱也赔不到哪去。
突破品牌和设计
王金平进入河南服装行业已经33个年头了,经历了过河南服装行业的坎坷起伏,目前在河南宝薇服饰有限公司担任厂长。
刚进宝薇时,王金平回忆说,当时十几个工人把所有的活都干了。“当时郑州兴起做‘料子裤’,几乎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做,我们也跟风,时间久了,裤子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弊病逐渐显露。”王金平说。
“刚开始都是走量,随着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意识到质量是小企业的生存之道。”王金平说。2009年,宝薇服饰转做休闲裤,在服装设计上下大功夫,锁定目标客户群,把产品和目标客户的特点予以结合。同时,宝薇开始错位经营,生产上衣,随后便进入了塑造品牌、打造系列的发展之路。
在王金平看来,小微企业要发展,必须经历走量、高端化、品牌化、系列化、形象店这几个阶段,而且一定在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设计上突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