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纺织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通过五年的发展,将江西打造成为国内新兴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纺织经济总量占全国纺织产业的比重达到3.5%左右;构建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发展网络,打造若干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品牌类、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明显提高。
总量目标与结构调整目标并举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纺织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运行质量及“四率”水平有明显提高,产业配套日趋完善,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节能降耗取得实质性进展,由纺织小省向纺织大省跨越迈出实质性步伐。
总量年均增长20%以上。《规划》提出,到2015年,江西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利税总额150亿元,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服装工业增加值2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利税总额60亿元,年均增幅均在25%以上。全省规模以上纱、服装、化纤产量分别达到120万吨、20亿件和28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0%、10%和15%。
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与总量目标同时提出的有三个方面的结构调整目标:一是优势行业更加突出。到2015年,全省服装经济总量占全行业四成以上,在中部六省同行业位次从第二位移到第一位。二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重点企业技术装备8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棉纺织行业清梳无卷化率达到50%,无接头纱和无梭布比例均达到70%,精梳纱比例达到30%。三是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到2015年,形成300户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纺织服装骨干企业,形成年主营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基地两个,培育建设共青城经济开发区、南昌昌东工业园区、抚州金巢工业园区等20个纺织服装特色园区。
主攻服装棉纺针织化纤家纺五大产业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江西纺织服装行业重点发展服装、棉纺织、针织、化纤及特色家纺五大产业。
服装产业采用“量质并举”及“品牌发展”战略,做大服装总量,提升发展层次,实现从“订单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的战略转移。重点发展羽绒服装、针织服装、女性服饰以及西服西裤四大类产品,引导发展目前市场上短缺的老年装、大童装(10岁~15岁)两大类产品,不断丰富优势产品种类。
棉纺织产业以高档纱线及休闲面料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在印染后整理方面的应用,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和生态、环保产品,力争突破面料后整理瓶颈,成为全国休闲面料和特色纱线生产基地。
针织产业以提高针织面料档次和针织服装设计含量为重点,鼓励引进和改造现有设备,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针织服装研发能力,促进针织服装品牌化发展,提升针织产业核心竞争力。
化纤产业以粘胶短纤和产业用纺织品为重点,依托现有重点企业,突出大项目,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新型纤维,努力开发各类适销对路的产业用纺织品,全面提升化纤行业的整体水平。
特色家纺以苎麻、丝绸、棉纺系列家纺为重点,加强麻纺、丝绸和棉纺织产业间的技术协作,联合开发生产专用纱线原料、专用阔幅特种面料等产品,着力开发高档夏布、高档丝绸家纺产品,不断提高麻艺、丝绸家纺设计水平,积极推进特色家纺品牌建设进程,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赣产特色家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实施七项举措保障目标实现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