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服装出口“壁垒”重重 烟台八成纺企陷困境

来源:中国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7日

最近这些年,纺织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严格,尤其是我市所倚重的欧洲和日本,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目前已严重冲击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出口:今年一季度,烟台口岸共检验出

口日本纺织服装产品3601批、货值9973.1万美元,均有所下挫。

“更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企业原先具有的产品价格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产业链的优势也日渐消失,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正陷入困境!”昨天,对着这则最新披露的经济数据,烟台检验检疫部门轻纺专家衣玉凤,显得忧心忡忡。

一则新法令“锁喉”出口

“就咱烟台而言,出口量的70%至80%,是输往日本的!”谙熟行业的衣玉凤这样讲。然而,这个几乎独撑烟台出口市场的国家,却越来越让烟台企业揪心。今年,日、韩等我国服装行业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需求有所反弹,不过,对于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来说,标准化壁垒将直接冲击他们的生存现状。

专家告诉记者,就在两个月之前,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发起倡议,对多氯联苯(PCBs)含量大于50ppm的颜料色粉进行调查和质量鉴定,对于此类PCBs严重超标的色粉颜料,将责令停产撤出市场。而在此前的两年,日本对纺织品的“规定动作”愈发具体:2010年发布实施《化学物质审查规制法》;2011年日本纺织行业制定了纺织品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的自律标准,并进行特定偶氮染料检测……

新标准远不止“字面”这么“单纯”。在服装出口专家看来,这一标准的贸易背景却有另一层深意,“近年来日本对涉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纺织品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多,同时,由于日本地震后经济低迷,产品价格一再降低,加之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出口企业障碍重重。”有关专家预计,这一标准可能将于年中正式对外公布。

产业链优势日渐“濒危”

“一月拿4000至5000元工资的熟工,已经在各家工厂中间变得普遍,即便如此,对企业‘炒鱿鱼’的工人还是会出现!”在衣玉凤的记忆中,在海阳等地,纺织企业向来密集。几年前,产业一般是“工人找工厂”,而今,基本调转过来,工资连年暴涨。“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烟台检验检疫局轻纺专家刑玉信也认为,纺织服装业历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部分企业向内陆迁移,烟台等沿海地区的用工缺口不断增大,熟练缝纫工更是“一工难求”,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同时,经济发展带动劳动力价格急速攀升,而薪资待遇提高、保险福利增加已不能满足工人的要求,发展潜力、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等也作为选择工作的标准,企业要破解招工难题,必定要努力优化‘软件’,加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经营成本也由此大大增加。”烟台口岸辖区79家目录内的服装出口企业中,员工不超过1000人、年出口额低于2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其经营自主性和产品研发能力薄弱,仍然以贴牌加工为主,产品档次较低,获利困难,大多保持微利水平!”知情人士透露。

挥别“人口红利”咋过?

采访中,专家还讲,“加之最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变动、棉花涨价,都成为本土纺织服装业出口复苏的拦路虎,一旦提价,那些无法承受涨价的客户可能就会流失。此前,咱烟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纺企不少,大约20%的企业都是亏损。”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5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