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威海:纺织服装出口的瓶颈与路径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3日

纺织服装出口涨势不足预期
  一直以来,纺织服装业在威海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一席之地,2011年,威海市有1131家企业有纺织服装出口实绩,产品销往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9.2亿美元,占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的9.7%,占全市出口的17.9%。但作为威海市域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出口同样遭遇下滑情势。
  受外围需求大幅减弱、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制约,今年威海市1-2月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全面减速。其中,出口增速大幅下降。1-2月全市出口总额15.68亿美元,增长3.7%,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7个百分点。2012年1–2月份,威海市纺织服装出口2.3亿美元,同比下降0.3%,占全市出口的14.5%,总体而言,前两个月全市纺织服装出口下滑,重点企业出口下降。
  纺织服装出口面临一系列问题
  出口额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纺织服装企业在未来交易预期上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压力。今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第22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作为由商务部支持,上海市、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南京市、宁波市等9省市联合主办,国内规模最大、客商最多、辐射面最广、成交额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经贸展会,华交会素有我国外贸“风向标”之称。本次展会中,共有参展企业3300余家,展位5880个,出口总成交31.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0.0%,其中纺织服装成交15.6亿美元,增长3.8%。仅威海市就有18家企业参展,展位20个,其中纺织服装展位10个,意向订单1476万美元,增长3.1%。虽然交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从签订意向订单的情况来看,纺织服装企业面临较多压力。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无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品牌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全威海市有2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加工业户1万多户,有艺达集团、万得集团、银丰家纺、云龙绣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有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具备产品设计、面料及辅料供应、加工制作、国内外贸易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文登市床上用品和环翠区服装基地评为第一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目前,威海市纺织服装企业每年可生产各类服装3亿多件、纺织品2亿多件,主要产品有:休闲服装、时装、衬衣、童装和羽绒服、台布、窗帘和床上用品等。
  然而,虽然威海市有如此多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但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已的注册商标,大部分企业仍以贴牌加工、来样加工为主。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品牌竞争力不足,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价格竞争优势减弱。纺织服装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占其生产成本的一半左右。近年来,国家连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威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由2006年的530元提高到了1240元,年均增长12.9%。国家刚出台的《促进就业规划》,规定“十二五”时期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13%以上。此外,随着劳动力供求格局的变化,许多企业为缓解招工难问题,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基础上主动提高工人工资、不断改善福利。以上政策和措施导致纺织服装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20%以上,加重了企业生产负担。欧盟的客商反映,现与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约为188–300欧元,是世界纺织业工资最低的国家孟加拉(约80欧元)的2–3倍。而越南、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依靠更为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使我国服装企业的出口订单不断流失。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企业利润和成交。近年来,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价格波动加剧,导致纺织服装成本也出现大幅波动。如:2011年国内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纯棉纱、人棉纱和纯棉布价格下降在30%以上,导致涤棉纱、涤棉布和人棉布价格分别下降了29.9%、21.3%和22.4%。当纺织品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国外采购商下单速度加快,要求交货时间短;而在价格下降时期国外采购商下单十分谨慎,不少采购商与厂家接触后,更多的是采取观望态度,即使有意向,也不急着下单。
  (四)人民币升值,挤压企业利润。纺织服装行业作为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比较敏感,人民币每升值1%,净利润率将会下降1%。威海市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由于议价能力差,提价幅度跟不上人民币升值幅度。因此,人外民币升值势必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特别是中小微企业。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5.1%、对欧元升值8.2%,欧美是我市纺织服装两大出口市场,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出口欧美利润下滑5%以上。
  (五)贸易摩擦增多,企业出口难度加大。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占国际市场的贸易量的1/3左右,纺织服装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摩擦商品。而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更是威海市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2011年出口额分别为5.4亿美元、4.5亿美元、3.8亿美元、2.4亿美元和1.1亿美元,合计占全市纺织服装出口的89.2%。其中,对日本和俄罗斯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了42.7%和842.5%。
  在出口数据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在慢慢增多。从2008年到2011年上半年,全球对我国发起的313件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中,涉及纺织服装的有35件,占17%。2011年,土耳其对进口梭织面料及服装分别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对涉案产品开征21–40%的临时保障措施关税,威海市涉案企业达8家。其中,仅威海星歌服饰有限公司涉案金额就178万美元,占该公司出口的25.6%。美国刚通过的H.R.4105法案,授权美政府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该法案的生效时间追溯到2006年11月20日,从而使美商务部已针对中国产品做出的24个反补贴裁决合法化。今后,纺织服装被美国进行反补贴调查的可能性增加。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出口难度的加大。
  现实情况下促进出口主要措施
  在自身面临诸多问题,以及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对纺织服装业出口形成阻力的情况下,纺织服装业如何壮大自身增强国际竞争力,如何规避风险扩大出口,成为企业与相关部门着重考虑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0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