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内棉花价格整体将在18000元~25000元/吨的区间内运行,宽幅震荡格局仍未改变。棉价后市将呈反弹之势,目标价位为22000元/吨。
2012年上半年,在欧债危机、中国经济缓慢回落的背景之下,受困于外需疲弱、内需停滞以及劳动力、原材料和借贷成本高企,纺织行业景气程度备受打击。纺织企业开工率不足导致棉花市场的需求降至冰点,价格持续下滑。
现货价格方面,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的报价来看,该指数自2011年9月26日的20010元/吨开始震荡下跌之路,2万大关从此一去不复返。2012年初跌至1.9万/吨附近,随后在第一季度小幅反弹至19623元/吨。2011棉季,中国临时收储结束之后,棉价一路下滑,于2012年7月跌至最低18156元/吨,整体跌幅达到9.2%。
8月,棉花处于开花结铃的关键时期,新棉季即将拉开序幕。棉花价格后市将受到宏观经济探底回升、新棉季减产、纺织企业景气回升、低价外棉冲击、新的收储政策托市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在低位徘徊了两个月之后,棉价面临方向性的选择。
新棉季减产几成定局
由于棉价在2011年中出现罕见的极端行情,出现近四成的深幅回调,同时2011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上涨至约1503.6元/亩,棉农植棉每亩净利润仅491.5元,较2010年的天价棉时期减少50%,农户原本高涨的种植热情被种植收益的严重萎缩打压,导致2012年全国棉花种植意愿下滑。中国棉花协会在今年6月份进行的实际考察显示,2012年实播棉花面积为7315万亩,同口径比较下降8.8%,与4月公布的调查结果下降9.2%相比减少0.4个百分点。预计全国平均棉花单产持平略增,总产可达699万吨,同比下降4%。
至7月末,全国棉区大部分棉花处于开花期,新疆局部进入裂铃吐絮期。7月,全国棉区平均气温为28.2℃,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别偏高0.3℃和0.8℃;平均日照时数为230.1小时,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别偏多15.9和8.3小时;平均降水量为148.1毫米,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别偏多38.9毫米和7.6毫米。7月,棉区大部热量充足,北方棉区降水充沛,南方棉区光照较好,气象条件总体上利于棉花开花结铃。但新疆部分棉区多冰雹灾害、华北部分棉区降水强度大、长江流域部分棉区持续高温,对棉花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棉花播种至7月末,全国棉区综合气候适宜指数为适宜。
即使气象条件持续利好,新棉季减产也几成定局,更何况8月是棉花的生长关键期,同时也是阴雨、大风或者干旱的高发时期。因此不管单产如何,棉价将在9月份不可避免地遭遇减产题材的炒作。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