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赔钱,也不愿招工。”
来自温州的李老板这样讲,让人一时间有点费解。毕竟企业若不接订单,肯定撑不下去,而要按时完成订单,需要大量工人。在李老板的算盘中,招工的成本比一些订单的利润还要多,因为不能对未来的经济形势作出准确判断,他不敢冒险。不招工,一些新的订单自然没办法接,李老板现下能做的就是尽量维持住一些大的老客户。
与从事制鞋业的李老板不同,以服装出口为主的王老板在大幅裁员的同时把订单转向孟加拉,他几年前买下的办公大厦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出租,“比养员工合算”。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企业老板们的账本中,员工都是重要“账目”。“根本就不是什么民工荒,你看吧,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大家就会发现,农民工将再次面临找不到工作,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王先生作出这样的判断。
变异的订单
李老板的制鞋工厂目前有工人1000人左右,去年裁掉了一部分,大概200人。
“现在一个最普通工人的工资也要3000元左右了。”他说,“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欧洲的订单就开始变差,欧洲市场对温州的影响又尤其严重。”
“最近稍微好一些,但新增的订单多为季节性订单,衣服鞋子这些商品补库存的因素很大。”李老板分析。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