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拖鞋中的小创意 全国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11月底,刘宣早从北京回汉,除了看望读高三的儿子,还要到万达时尚广场的足间舞家居拖鞋加盟店内做回访。店里已经摆上了今冬的新产品,毛茸茸的拖鞋和长靴,粉红、粉黄、花纹不一,不少时尚女孩在店里进进出出。

如今,刘宣早已拥有380多家拖鞋加盟店,遍布全国,一年的销售额高达2000万。刘宣早说,按惯例,公司每年都要对加盟店回访一次。

尽管离乡多年,刘宣早的普通话里依然夹杂着仙桃乡音。在家乡,刘宣早一直是个很能折腾的人,1979年高中毕业后,在家种过地、做过铸造工,后来在河南当了4年侦察兵。复员后他当过磨床工、卖过武昌鱼、种过蘑菇,诸般尝试,皆因经营不善草草收场。

1993年的广交会改变了刘宣早的命运。他和时尚家居拖鞋一见钟情,随后开起拖鞋专卖店。如今,他的时尚家居拖鞋店已遍布全国。因为其新颖的经营模式、高档的产品,连央视都对他做过专访。

刘宣早不甘心留在农村过一辈子穷日子。1992年初,他到武汉办事,电线杆上发现的一条小豆腐块的消息,让他眼前一亮。纸块上写着种植食用菌,短短几个月就能变成万元户,他赶紧与对方取得了联系。

当时学习食用菌技术加上创业投资,需要5000多块钱,刘宣早没有,只得四处找亲戚朋友借。起初规模小,租了七八间房,约300平米,不到半年,就小赚了一笔钱。于是,一激动之下,刘宣早将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可技术和管理却跟不上,最后,食用菌全部被污染,算下来,还亏了一万多块。

“生意亏了,再借钱就很难。”刘宣早说,他只得带着妻子和儿子到广州打工,不过,他内心一直相信,只要继续寻找,总会找到致富的门道,一定能成功。
 
1993年春,生意失败的刘宣早成了广州一家小鞋厂的员工,每天在流水线上站10多个小时,月工资仅300元,全家糊口都成问题。

4月,第73届广交会在广州召开,刘宣早抽空就到展会上溜达。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卖居家拖鞋的展位吸引了他的目光,拖鞋五颜六色、款式各异,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鞋架上,煞是好看,穿上脚更是柔软舒适。“那样的拖鞋在市场上根本看不到。”刘宣早回忆道。

一打听,原来那家拖鞋厂家只做外贸出口,不做内销。刘宣早想,国内这么多消费者,如果能开一家居家拖鞋专卖店,肯定能赚钱。

没有钱、没有设备、没有厂房、没有技术,只有一个初步的想法,这对当时一穷二白的刘宣早来说,有点痴人说梦。果然,刘宣早去找了好几家拖鞋外贸厂家,均被拒绝。对方称,国内消费水平不高,不看好。“新品拿不到,帮你们销售库存的产品总行吧。”于是,他又跟这几家工厂谈购买库存拖鞋。几番协商后,刘宣早终于拿到600双家居拖鞋。

刘宣早举家借债,终于在广州市区租了一间铺面,取名爱家拖鞋店。五颜六色的拖鞋摆在店内,十分吸引人,35元一双,卖得很火爆,一个月下来,除去门面租金,净赚1.1万元。

厂家看到确实有销路,终于不再拒绝刘宣早,不过,所提供的产品仍以库存为主。

自创拖地拖鞋打开市场

做拖鞋不容易,卖拖鞋更难。刘宣早认为价格高不是问题,最怕款式和颜色陈旧,难以调动顾客的购买欲望。于是,这个只有高中文化的农村汉子,开始追起潮流。他还买了不少时尚杂志,照葫芦画瓢开始自己设计起拖鞋来。

有一天,刘宣早还真发明了一双新式拖鞋。那时,刘宣早晚上回家还要带两岁的儿子。可儿子随处撒尿,让累了一天的刘宣早实在不想再弯着腰拖地。于是,他想了个懒办法,直接将布条扔到地板上,用脚踩着擦地。“就这样擦啊擦,突然有一天就想到一个点子:如果拖鞋能直接擦地,应该是个不错的创意。”

几经改进后,刘宣早自创的擦地拖鞋面世,鞋底是一块拖布,可以拆开,直接丢进洗衣机清洗。洗完以后呢,咔嚓,再装回去,接着再拖,不费劲,也不耽误事,特别适合抱着孩子拖地。

擦地拖鞋推出后,立刻受到顾客欢迎。此时接近年关,一些银行、烟草公司等单位到店里来团购,作为单位福利发放给员工,一个月就卖出六七百双。

一战成名。刘宣早好像一下子打开了设计的思路,紧跟着办公室拖鞋、四季拖鞋、按摩拖鞋相继投入市场。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6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