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下乡办厂可以就近组织劳动力,厂房等生产成本降低,可是会失去很多基于城市的市场信息交流机会,失去品牌建设的立足点,失去技术和创意方面的高端人才,加大客户资源维护的难度,企业要想走品牌化发展道路,要想做大做强是很难的。鱼和熊掌如何才能兼得?
抉择 进城缺工人,下乡难发展
“以前一名工人月工资才1300元,还没有保险;现在一个月3000块钱加上五险一金都招不到人。”青岛君祺源制衣总经理张考远说,“实在招不到人,就只好把厂子搬到村子里去,就近招一些村民。”
“现在主要还不是工人的问题。国际服装商他们可不管你人工成本是否增加了,他们总是去找更便宜的代工基地。”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大量的外贸服装订单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流失。越南、老挝、柬埔寨,这些地方的人工比中国便宜多了,很多国际大品牌都将生产基地转移到那里了。
此外,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尤其是扮演主导者角色的欧美地区颇为严峻,进而影响了当地的市场需求,这也给了本土服装代工企业致命的一击。
“可以说现在是个转折点。我们都知道要转型,要改变单一的代工模式。可是怎么转?降低成本去乡下,可是去了乡下就相当于放弃了走品牌化的道路,工人倒是能解决一些,可是人才你留不住,你对市场的敏锐度也会下降,客户也不大愿意来厂里。从做生意来讲肯定是城市好,可是城市的成本太高了。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张考远很纠结。
“不转型必死无疑,转不好会死得更快。尤其是在没有很清晰的转型思路和强大的产业链保证的时候。什么是产业链保证呢?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都很匹配,比如用工问题、信息交流问题、品牌包装问题、融资平台问题等等,要有综合的考虑。”著名产业营销专家、中国营销协会联盟副主席李蔚教授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