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射阳、山东德州、新疆昌吉州三地棉花种植调查□本报记者杨兴华马杰通讯员茅飞虎马俊凯
《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已于日前正式发布,明确了2013/2014年度棉花收储政策,继续敞开收储、临时收储价格维持不变等政策似乎给了棉农一颗定心丸。但是即使是这样,仍没有阻止全国大部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下降趋势。
时至4月,新年度的棉花播种工作都已经开始,我们选择三个不同地区,对棉花的播种面积、产量、收益、机械化程度等情况进行大致了解,以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的棉花种植受益是否有所不同。
江苏射阳——今年可能是植棉面积最少的一年
江苏射阳县市全国棉花种植重点县之一,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高品质棉生产基地。
面积:今年射阳县的棉花意向种植面积20万亩,比去年减少14%,仅是最高年份2004年的25%。2004年以来,该县棉花种植面积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年可能成为面积最少的一年。
产量、价格:2012年该县棉花产量和价格同比都有所提高,平均亩产籽棉236公斤,同比增加23.6%;每公斤平均售价7.96元,同比增加9%;
成本:棉花生长周期长,生产工序多,育苗、移栽、喷药、采摘等费工费时,人工投入量较大,每亩平均投放工日25个。而且棉花生产投工报酬较低,2012年每日单价仅为42.15元,是当地打工劳动力价格的一半。今年用工成本预计将增长5%左右。
收益:平均每亩植棉总收入(含良种补贴15元)1893.6元,同比增加34.4%。但剔除各类成本后纯收益仅361.8元,比水稻(包括各类补贴116.5元)少了655.7元。
机械化程度:射阳地区棉花全部为人工播种,机械化程度较低。采取营养钵育苗、覆膜移栽种植方式,这种方式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直播棉相比,苗出得早、大、壮,产量提高20%~30%,而且节省棉种成本。
棉农采访:射阳县盘湾镇宏大村方佩生反映,现在棉农对国家收购的价格基本满意,但由于比较效益低于水稻,国家补贴只有15元的良种补贴,而且费工费时,今年计划种植3亩棉花,比去年减少3亩,改种水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