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科研院校研发水平与机器人应用市场需求不匹配

来源:中国转动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1日

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三部分:上游是零部件生产,下游为机器人组装,最后是系统集成应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产机器人行业约有1000多家系统集成商,而涉足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较少。“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与国外机器人产业相差20多年。”广州市万世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远强表示。

但事实上,国家863计划在过去的六个五年计划中,给予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并不算少。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坦言:“症结还在于科研院校的研发水平与机器人应用市场的需求不匹配。”

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少数科研院校及机构。其中,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孵化了40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参股18家企业。而哈尔滨工业大学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人上市公司--新松机器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则参股博实股份,并于2012年在创业板上公开发行。

“没有让机器人技术研发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缺乏一套技术市场化的进程,从而制约了产业化进度。”

此外,高端人才匮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刘景泰告诉记者,目前包括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大部分机器人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最终离开了这个行业。“产学研走向市场化还有较大距离,结果是大部分企业长期缺乏技术支持。”


1  
阅读数量(20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