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疲软,市场需求下降;油价高位运营,使得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国内通胀压力继续加大,用工成本骤升,而环保投入要求却日益提升;汇率变动加快,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外贸易利润减少……今年以来,盛泽诸多织造企业经历着严峻考验。高成本时代,盛泽织造企业如何走出困局?
织造企业成本压力大
受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能耗成本上涨等因素叠加影响,盛泽不少织造企业进入“微利时代”。
调查发现,诸多上涨项目中,劳动力成本上升最快。“一个熟练的挡车工,目前的月薪在5500元~9000元;保全工更高,月薪要达到8000元到1.2万元,比去年上涨了将近30%。”吴江欧尚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平有些无奈地告诉笔者,最近两年,织造企业主要工种的薪资水平以每年20%~30%速度增长。
与张建平所说的类似,在采访中,不少企业表达了企业运行成本高的诸多无奈。除了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外,还有融资难,研发、能耗等成本支出的持续增加,同样抬高企业成本。
“一件新产品,从投入研发到技术成型,再到投入市场,最终形成经济效益,最少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新产品赢利的‘空窗期’。”福兴织造(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翁清拔说,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研发技改投入,走差异化道路已成盛泽纺企的共同选择,但是,这条道路也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负担。“除了赢利的‘空窗期’外,新品研发也不是100%能获得收益。”翁清拔说,一般研发的新产品经过市场验证后,大约只有50%能够得到认可,产生效益,剩下的研发成本则需要企业通过大众化产品吸收、消化。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