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意大利与广东纺织行业比较与分析

来源:中国纺机网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3日

因为纺织生产的基本技术要求不高,所以多以中小企业存在,同时纺织产业属于轻工业,产值相对较低,这样的中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可以实现专业化分工,能够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基于上述的作用,纺织生产多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存在,广东西樵和意大利普拉托纺织产业集群就是典型的例子,以西樵为例,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国有以及产值在500万元以上企业)大概只占了全部纺织企业的10。
  一、意大利普拉托与广东省西樵纺织产业集群基本状况1.普拉托纺织产业集群
  意大利普拉托从12世纪开始从事纺织品的生产,19世纪末机械化工业经济的发展促使纺织企业在这个地区集聚并高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在低端市场上遭遇其他纺织产业区激烈竞争后,标准化生产的大企业纷纷解散,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个产业集群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2.西樵镇纺织产业集群
  西樵镇已经有千年的纺织生产历史,凭借良好的生产基础,西樵纺织产业在新中国成立后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后西樵纺织得到快速的发展,成为国内重点的纺织产业集群。
  2003西樵年获得“面料名镇”的称号;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其“全国首个纺织产业升级示范区”的称号。据统计西樵GDP产值的1/3由纺织(http://www.chinayinran.com/ypnew_view.asp?id=9印花式灯芯绒)产业贡献。
  二、从三个时间段比较分析两产业集群发展衍化特征1.20世纪80年代①普拉托纺织产业集群。集群内一部分企业从事梳理羊毛等传统的初级产品生产,20世纪80年代后,这部分低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出现萎缩,由于中小企业抵抗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一批企业被迫破产。据统计,在这段时间28的工人失业,37的工厂被迫关闭,产值下滑,普拉托纺织产业集群在经过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后步入一个放缓的阶段。
  此前,普拉托纺织产业作为老牌的集群,研发方面的投入基本保持稳定的水平,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和企业着手解决集群面临的困境,加大了对于终端纺织品生产设施的投入,逐渐化解了危机,进入90年代后集群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②西樵纺织产业集群。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处于对物资需求增长的时期,西樵纺织在悠久的生产基础上,抓住广阔的市场机遇,凭借低廉劳动力和租金等成本优势和政府的政策优惠,在80年代得到快速的发展,企业数和从业人员在不断增加,产值逐年提高并逐渐成为国内重点的纺织产业集群。
  在创新投入方面,西樵纺织产业集群是较低的。当时由于人们的消费水平低,国内纺织市场虽然广阔,但是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西樵主要产品是低端面料,促进该集群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广阔的市场和低成本带来的竞争优势,所以这阶段集群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投入远比普拉托低。
  2.20世纪90年代
  ①普拉托纺织产业集群。由于加大了创新尤其是终端产品生产方面的投入,集群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从困境中走出来,在欧洲其他纺织产业区继续面临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该集群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普拉托纺织企业和政府调整发展方向,加大完善产业配套设施的投入,在生产设施上的投入则主要是针对终端纺织产品,因为这部分产品比起羊毛梳理等初级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对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该集群来说,是与其他产业区竞争的中坚力量。在这段时间里,因为初级市场的继续萎缩以及在终端产品生产设施上的投入加大,一批生产初级产品的企业被淘汰,从事终端产品生产的企业则在增加。集群产品的结构得到优化,相关的纺织机械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②西樵纺织产业集群。西樵以中低档面料作为主要的产品,技术落后,同质程度和可仿性高,西樵在其他新生的纺织产区的竞争面前失去了优势。伴随着国内外市场供过于求状况的出现,1994年底,西樵纺织产业区近半数的企业停产或者半停产,销售额骤降,该集群陷入了最困难的局面。
  当时中低档产品已经严重的供过于求,而国内的高端产品超过一半要从国外进口,察觉到这样的市场机遇后,西樵政府与当地企业一起致力于提高产品档次,引入和开发新的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兴纺”战略。
  1998年政府成立了西樵轻纺城布料工艺制版公司,为企业提供新原料、新工艺、新配方开发等服务。之后,纺织企业又投入了4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两年多的时间西樵重新在同行中处于领先的竞争地位。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创新投入是比较高的,并且对于集群发展的效果很突出。
  3.2001年以来
  ①普拉托纺织产业集群。进入新世纪以来,其他纺织产业区的竞争依旧在加大,同时中高端纺织服装市场出现了又一次萎缩,再加上欧元汇率上升,一些企业被迫破产或者转移,集群企业和雇员数都在严重下降。
  但是越来越多外国人加盟到当地纺织产业的生产中缓解了这种困境,在这些外国人中华人占了绝大部分。一开始他们受雇于当地的纺织服装企业,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中高端产品市场的疲软和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一些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越来越多的华人收购或者自创纺织企业,延续普拉托中小企业办厂模式,其雇佣的员工多为华人,成本优势明显,搭高附加值的牌子“意大利制造”的便车,生产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在欧洲深受欢迎,目前当地25的纺织品由华人企业生产。据官方统计资料,当地合法居留的华人约有3万多人,80的华人从事服装加工行业,10从事纺织品服装批发业③。
  2007年普拉托新登记注册的企业中有44.6的业主是外国人,在纺织服装领域几乎被被中国人包揽④。
  创新投入方面,普拉托主要致力于优化纺织集群的产业环境和长远发展,国家也积极提供帮助。意大利国立科研机构ENEA帮助普拉托引入了高科技的机器人系统、产品数据库系统等,提高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005年,ENEA启动在普拉托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区”项目,就优化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排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示范区进行研发工作。这个阶段的创新投入,惠及纺织产业集群以及集群环境里的其他关联机构。
  ②西樵纺织产业集群。
  2001年以来,该集群继续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规模以上的纺织和服装企业的数目在逐年增加,产值也在不断提高。
  集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原因:a.
  建于1997年的西樵轻纺城提供了便利的交易条件;b.
  创新的投入。
  政府、企业和科研教育单位合作,不断创新产品和技术,使得在国内外的同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集群依旧可以抢占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代表性事件有2000年西樵政府在西樵轻纺城布料工艺制版公司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首家面向广大中小纺织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DDD南方技术创新中心。
  三、从普拉托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借鉴经验
  1.借鉴普拉托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中方向的调整,加大科研投入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注重新技术在产业区内的推广。同时,鼓励和帮助有实力和潜力的中小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规模发展。普拉托的中小企业聚集形成的纺织产业集群,虽然曾经创造了纺织界的神话,但是较小的规模和资金实力不足的劣势使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广东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多,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的容量能力上比较有限。此外,大中型企业的形成能够带动相关联的纺纱、织造、成衣制造各类企业的发展和新企业的出现,提高纺织产业集群效应。
  2.着眼广东省整体规划,发展高新产业集群在研究珠三角地区传统产业在成本上涨后为何还能统治国际市场时,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曾指出,珠三角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其取胜的关键,这是越南、印度等低成本国家目前难以达到的。但是,纵观国内外成熟经济体的发展,普遍经历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兴盛,而后由于成本优势丧失该类产业衰落,再到依托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被其他地区所替代的过程,所以在什么的阶段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集群要有前瞻性。传统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可模仿性,产值密度也较小,所以发展高新技术或者产值较高的产业集群是许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的选择,比如意大利的机械装备业等精密工业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因此,对于广东整体经济的发展规划,应该是重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这对于佛山和广东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只有走在产业发展的前端,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  
阅读数量(34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