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制鞋业岗位离职率高 苏州产业转型任务重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1日

 

各市节后用工需求调查这两天陆续公布。虽然受整体经济影响,今年部分行业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企业岗位有所流失,但无论苏南还是苏北,节后还是需要大量招工。和往年一样,需求量最大的,不是高学历人才,而是一线操作工。

苏州市对1000家不同规模的企业调查显示,节后该市招工需求量为21.6万人,主要工种集中在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无技能要求”劳动力需求占60%。无锡市抽查的730户企业年后计划招聘7万余人,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业、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光伏能源业和制衣制鞋业等一线生产岗位。扬州市350家企业节后招工3.96万个,其中49.90%的岗位对劳动者无技能要求,所缺岗位主要集中在服装缝纫、机械加工、电子操作等行业。

苏州市人社局一位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认为,调查中企业“无技能要求”劳动力需求占比高达六成,并不说明企业淡化了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而是反映了由于当前作为企业用工主力军的外来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大部分企业为满足生产需要,在招工上不得不先招人后培训。

岗位的流动性到底有多大?以苏州为例,近三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年度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为35.5%,2012年为37.2%,2013年累计离职人数为32.3万人,离职率达36.2%,其中本地员工年度离职率仅为16%,外地员工年度离职率高达40.5%,使企业不断陷于缺员与招工的循环之中。

不仅苏州,传统劳务输出地的职工离职率也很高。宿迁市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企业反映,企业一年招工总数和流失人数持平。70%企业要长年招工进行储备,“边招边流失”现象明显。

农民工为何频繁跳槽?

省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周睿认为,现在进城打工的主体已经是二代甚至三代农民工,与父辈相比,他们没有了挣钱养家的生存压力,更看重职业潜力、晋升机会。如果现有工作不能满足要求,跳槽在所难免。加上和建筑业、房地产业相比,这几年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服装鞋帽等一线操作工岗位一直存在工作时间长,待遇偏低问题,对于年轻人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面对招工难,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努力寻找出路。苏州此次调查的1000家企业中,有322家已经制定了转型升级举措。“生产能力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有68家,占6.8%,该类企业平均拥有员工1324人,远高于调查平均水平,反映出用工量大的企业逐人力资源而迁的动向,主要是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但周睿认为,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传统劳务输出地也会出现缺工,逐人力资源而迁的梯度转移也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应主动谋求技术革新和结构转型。通过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和使用科技含量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减少对密集劳动力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应加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转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产业发展,从而降低对劳务的需求,缓解用工压力。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30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