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例外”如何制胜 在大众市场做小众需求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5日

 

最近两年无疑是国内服装行业漫长的寒潮期,关店、打折、清库存持续上演,许多服装企业遭遇现金流紧张、利润下滑、经销商矛盾日益突出等困境,连曾经喧嚣一时的互联网大众服装品牌也开始遭遇困境。但并不是所有品牌都已经开始勒紧了裤腰带准备过苦日子,比如国内原创设计师品牌“例外”。

5月15日,第67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典礼,中国导演贾樟柯身着“例外”为其量身打造的黑色西装亮相,引起了众多国内娱乐和时尚媒体的关注。近几年来,这个来自中国本土的高端服饰品牌,总是以让人意外的方式,和让人意外的“代言人”频繁出现在国人视野中。现在,似乎连讨论“例外”,都是一件颇时尚的事。

究竟这个一直小众低调的品牌,有什么样的吸引力,能够聚集众多重量级的忠实“粉丝”?

例外在业界颇有影响力,但直到最近两年才为人所知的国内高端服装品牌,自一开始就显得非常另类:它定位小众女性,而且自创立以来几乎不做广告宣传,也没有品牌形象代言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异端”,当被大众所了解的时候,已经成为了许多文艺界明星频繁谈论的品牌,聚集起了一大批高忠诚度的固定客户。

“例外”如何制胜?品牌联合创始人、广州“例外”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继鸿接受我们采访时说:“‘例外’的成功在于与众不同,它是一个偏哲学的品牌,不是时尚、潮流、以女性功能为衡量的衣服,也不只是视觉的感受,而是内心的感受。”

除了在品牌理念上刻意与激进浮躁的大众流行符号做区分,在具体的企业运作上,做过设计师也做过市场营销的毛继鸿选择了一条“逆传统和主流而动”的慢热式成长路线,他说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思考如何回到“企业最初的原点”,并称“例外”今年的主题就是通过“回到原点”,建立这个小众品牌的核心壁垒—“回到做服装、做品牌最不容易被别人拿走的那个东西。”

开凿小众品牌的“护城河”

一间长长的木屋,里面是长长的走道,两边是用木板做成的墙。当记者走进“例外”专卖店这个巨大的空间时,看到的是另类的树木和泥土图片,店里的木板、麻布以及裸露的灯泡等这些最简朴的材料,让人感觉不像是走进了一家服装店。

毛继鸿说,区隔于传统店面风格的装饰,也是“例外”向顾客传达理念的重要方式。他说,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本质上和真正做用户的线下企业一样,核心竞争力都来自于抓住用户的“痛点”。

在他看来,近几年哀鸿遍野的服装市场其实一直存在一个潜在的高毛利洼地,那就是高端女性服装市场。根据他的分析,这个市场的客户心思敏感,在生活惯于用各种符号来伪装自己的,而这个群体也愿意为一件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附着情感诉求元素的高价产品埋单—“我在社会里,我跟事物、环境,以及周边人的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

国际知名建筑师张永和曾这么评价“例外”:“在没有‘例外’之前,中国的女性是为别人穿衣服;有了‘例外’之后,中国的女性是为自己穿衣服。”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50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