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化纤专区 >正文

亚洲化纤三大方阵各具特色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1日
 在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全球纤维需求量在未来仍将保持增长。在新增需求中,化纤将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世界化纤生产的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转移,这给亚洲化纤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当前,亚洲化纤产能约占世界化纤总产能的90%。与此同时,近20年来世界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原料价格的巨幅波动以及全球纺织产业链供求关系的变化,也让亚洲化纤行业存在一定挑战。随着化纤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科技纺织品、高性能纤维的发展以及可持续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亚洲化纤业界的共同关注点。

  强势方阵

  日本:强化产品附加值

  2014年,日本纺织生产指数较2013年下滑1%。从上下游产业情况看,化纤市场维持不变,面料市场稳定,服饰及纺纱市场低迷。2014年,日本纺织产业出口值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1%;进口值为403亿美元,同比减少6%;贸易逆差创下新纪录达到315亿美元。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日本提出了“复兴化纤产业”的口号,化纤行业向着更具附加值的方向转变,力求在技术纺织品、高性能纤维以及围绕全球变暖、污染、资源短缺等方面做出贡献。

  2010年~2014年,日本化纤产品的产量分别为99.1万吨、102.2万吨、98万吨、98万吨、97.6万吨。其中,合成纤维的产量分别为82.3万吨、85.4万吨、81.2万吨、81.2万吨、80.5万吨(同比下滑0.9%)。2013年~2014年,日本化纤产品出口量分别为44.4万吨、44万吨(同比下滑0.7%);进口量分别为21.3万吨、24.2万吨(同比增长13.7%);消费量分别为74.9万吨、77.8万吨(同比增长3.9%)。2014年,日本化纤产品消费量为77.8万吨,应用于非服饰领域所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66%持续增加至79%。

  在纺织贸易方面,日本已签署15个自由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日本与欧洲之自由贸易协议、日本—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议及更广泛的区域全面经济合作协议(RCEP)也已于2013年启动。

  日本化纤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强化技术开发及拓展应用领域;二是深化与拓展潜在应用领域,进行跨产业合作;三是促进标准化作业(JIS/ISO);四是提升组织化及全球化结构;五是加强环境保护责任。

  韩国:专注功能性纤维开发

  韩国近来年一直致力于功能性纤维的开发,不断扩大自己的贸易版图,强化纺织主体之间的合作基础,增加弱势领域的投资力度,确保竞争优势。同时,韩国还利用全球价值链发展出口产品,推动电子商务,去除非关税壁垒,利用出口加工区,使自由贸易组织利益最大化。可谓政策攻关最大力的国家。

  从产能与产量看,2011年~2014年,韩国化纤总产能整体稳中有增,2014年年底,韩国化纤产能为179.5万吨。韩国化纤总产量呈现逐年下滑态势。从销量看,2014年韩国化纤销量为136.6万吨,同比减少5.6%。其中,内销75.4万吨,同比减少10.2%;外销61.2万吨,同比增加0.3%。从进出口情况看,2014年,韩国化纤总进口额为12.24亿美元,总进口量为42.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2%、23.7%。其中,聚酯丝进口25.9万吨,同比增长38.6%,从亚洲各地区进口的量占其进口总量的86%。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数量最多,排名第一。2014年,韩国化纤产品总出口额为25.87亿美元,同比减少2.6%。除了聚丙烯腈棉外,大部分纤维产品出口额均同比减少。从出口地区看,2012年~2014年,韩国出口到欧盟的化纤产品量最大,其次分别为美国与中国大陆。

  总体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导致化纤需求低迷及价格下跌,2014年韩国化纤产业赢利能力降低。接下来,韩国化纤产业应该持续开发新产品及技术,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及需求,同时依托与美国、欧盟及中国大陆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加速拓展外销;应持续拓展产品应用范围,由服装用化纤研发和生产转向高功能服饰用及产业用化纤产品发展,开发新的材料来促进产业整合,比如拓展汽车、造船、IT、电子行业用化纤产品;应更加倾向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国台湾:注重差别化突破

  纺织业是中国台湾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14年,中国台湾人造纤维制造业产值为1224亿元新台币,占中国台湾整体纺织产业总产值4392亿元新台币的28%;人造纤维用量为126.3万吨,占中国台湾纺织纤维总需求量的85.7%。2014年中国台湾人造纤维产量为277.7万吨,其中短纤内销约30%,出口比重高达70%左右;聚酯棉出口量最大,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

  2014年,中国台湾纱线的出口量为66.7万吨,出口金额为19.9亿美元,占中国台湾纺织品总出口额的17.2%。中国台湾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为东盟10国,其余依次为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北美、中东、欧盟、日韩。同期,中国台湾纤维的进口量为27.13万吨,进口金额为10.8亿美元,占中国台湾纺织品总进口额的16.4%;纱线的进口量为10.80万吨,进口金额为4.15亿美元,占中国台湾纺织品总进口额的12.1%。台湾纺织品最大的进口市场为中国大陆,其余依次为越南、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化纤原料中,除CPL需要进口,其他原料例如PTA、MEG、CPL和AN都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

  世界经济的走向将影响中国台湾人造纤维行业的发展策略,近3~5年,中国台湾的人造纤维产量均维持在280万吨,行业已不再注重量的扩充,而是朝着差别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未来的发展,中国台湾厂商已经着力将事业经营触角延伸至上下游领域,进行垂直整合,横向扩展进行整合。企业将与品牌直接对话,量身定制产品。化纤企业将逐步建立自我品牌,从上游的纤维原料,中游的织布染整,到下游成衣设计,设立品牌并进一步结合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竞争能力。

  潜力方阵

  印度:涤纶产业快速增长

  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印度的市场份额保持上升趋势。2009年,印度纺织品贸易额约为5800亿美元,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约为3.56%。2011年,印度纺织品的贸易额约6800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17.24%,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约为4%。2013年,其纺织品的贸易额约为8000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37.93%,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也增长至4.56%左右。

  具体到化纤行业,近5年,印度涤纶行业的增长尤其迅速,成为整个化纤行业的发展亮点。2010年~2014年,印度涤纶长丝的产量快速增长,分别为2300万吨、2450万吨、2700万吨、2889万吨、3070万吨(较2010年增长33.48%);涤纶短纤的产量也快速增长,分别为970万吨、880万吨、1124万吨、1215万吨、1310万吨(较2010年增长35.05%)。

  2010年~2014年,印度其他化纤子行业的发展相对稳定。其中,粘胶长丝的产量微幅振荡,分别为41万吨、42万吨、43万吨、44万吨、37万吨;粘胶短纤产量基本稳定,分别为305万吨、323万吨、337万吨、361万吨、306万吨;腈纶短纤产量分别为79万吨、78万吨、74万吨、96万吨、77万吨;锦纶帘子线产量分别为65万吨、68万吨、70万吨、69万吨、69万吨;丙纶长丝产量分别为13万吨、13万吨、17万吨、13万吨、11万吨。

  总体来看,随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印度凭借着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和庞大的消费者基础,以及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和充足的原料优势,利用优惠的纺织行业政策,成为了全球纤维行业未来发展中非常具有潜力的国家。

  越南:依托产业园引投资

  越南纺织业有20年的发展历史,近几年纺织业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15%。越南纺织产业规模比较大,2014年,纺织市场收入为282亿美元,出口额为240亿美元,其中,46%出口到美国,16%出口到欧盟,13%出口到日本,8%出口到韩国。

  近年来,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汇率波动等原因,纺织订单逐渐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印度和东盟国家将成为全球纺织工业链的重要力量。而在东盟10国中,越南是东盟及WTO正式成员国,越南加入TPP组织(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目前正在谈判,如果谈判成功,越南正式成为TPP组织成员,届时越南出口至美国、日本等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将享受零关税,这些都非常具有优势。

  越南纺织和服装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越南有纺织产业工人250万人,纺纱620万纱锭,织物产量17亿平方米,服装出口额24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纺织产业工人将增至500万人,纺纱将增至1790万纱锭,织物产量将增至120亿平方米,服装出口额将增至400亿美元。

  越南政府出台系列政策鼓励纺织业发展,并且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同时也建立了一些大型的工业园区吸引投资。

  越南南定市的RangDong工业园区就是其中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建成一座世界级的混合纺织供应链创新模式的纺织供应城。该项目可以用135工程概括:1个骨干,3个中心,5个区域。1个骨干是指基础发展的主轴,3个中心是指两个大型工业服务中心与一个大型文化展览中心,5个区域包括两个大型工业园区,一座世界级纺织文化镇,滨海湖体育休闲旅游区以及海滨生态旅游度假区。

  印尼:涤纶和粘胶是亮点

  纺织工业在印度尼西亚的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了153万个就业岗位,相当于制造行业总就业人数的12%。近5年,受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拉动,涤纶短纤、粘胶行业的产能和产量增长较快,进口量也快速增长。

  2014年,印尼化纤总产能为234万吨,共有19家生产商,产量约为180万吨,平均开工率为77%,其中,涤纶短纤、粘胶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亮点。

  2010年~2014年,印尼涤纶纤维产能与产量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预计印尼涤纶总产能将达到176万吨。涤纶短纤和涤纶长丝在未来2~3年没有增加产能的计划。2010年~2014年,印尼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进出口也整体快速增长,其中,印尼涤纶长丝进口量2014年较2010年增长178%。当前印尼化纤原料PTA产量可以自给自足,出口、进口量较少,MEG产量维持在21万吨,约68%的MEG依赖进口。

  当前印尼纺织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如何开发新产品,如何在纺织工业的各个行业(上游、中游、下游)中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垂直产业链;二是如何在开发更好质量、更具竞争力产品的基础上,扩大出口市场;三是如何提高效率和生产率。

  对于这些挑战,印尼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首先应该增加新的投资,特别是为中游行业提供更加现代化的设施和更好的融资安排。印尼政府已于2007年推出了纺织工业的振兴计划,受益于该项计划,纺织行业已成功更换了老化的机械设备,目前,这项计划仍在继续实施,以促进纺织行业的现代化。2015年,印尼的政策重点,预计将更多地放在机织和针织行业上。

  新秀方阵

  巴基斯坦:4厂商构成聚酯主力

  纺织行业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巴基斯坦出口份额的约50%是由纺织行业贡献的,纺织行业占巴基斯坦制造业的比例超过45%,对国家GDP的贡献约为8%。巴基斯坦是全球第四大聚酯短纤维消费国,仅次于中国、印度及美国。2014年,巴基斯坦的聚酯短纤维消费约为46.8万吨。2014年,合成纤维进口额占纺织品总进口额的19%。

  巴基斯坦主要有4家聚酯纤维生产厂商,这4家生产厂商分别为:伊巴拉罕化纤有限公司(IFL)、巴基斯坦ICI公司(ICIP)、巴基斯坦合成纤维有限公司(PSL)、鲁帕利聚酯有限公司(RPL)。

  2010年~2012年,巴基斯坦4家公司聚酯短纤总产能维持在38.3万吨,到2013年增长为56.5万吨,2014年维持56.5万吨不变(较2010年增长47.5%)。2010年~2014年,巴基斯坦4家公司聚酯短纤总产量呈现振荡增长态势,分别为37.0万吨、37.1万吨、35.9万吨、38.9万吨、36.44万吨;产能利用率呈现逐渐下滑态势,分别为97%、97%、94%、69%、64%(较2010年下滑34%)。2010年~2014年,巴基斯坦4家公司聚酯短纤总进口量分别为12万吨、11.9万吨、8.1万吨、7.5万吨、10万吨;4家公司聚酯短纤的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态势,分别为47.7万吨、45.8万吨、42.2万吨、45.4万吨、46.8万吨。

  由于巴基斯坦国内棉花获取比较容易,巴基斯坦人造纤维人均消费量相对较低,而且人造纤维应用于汽车产业用、滤材、地毯等技术性纺织品方面的需求相对较低。同时,部分远东地区出口商销售性价比较高的聚酯短纤至巴基斯坦,这都对巴基斯坦国内纤维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挑战。目前,巴基斯坦的纺织和人造纤维行业已采取自救措施以解决能源危机,加快行业发展速度。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51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化纤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