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加入WTO,中国棉纺(色)织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快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棉纺织、色织行业织机无梭化率,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色织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省棉纺织行业协会承办,浙江华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2002年无梭织机使用经验与品种开发研讨会"于2002年7月26日~28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全国棉纺(色)织行业2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浙江省经贸委纺织行办王晓光主任、原浙江省轻工厅戴大鸣厅长、浙江省纺织工业协会王伟理事长、浙江省棉纺织行业协会王果刚理事长出席大会。中国棉纺(色)织行业协会徐文英理事长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加快无梭织机的应用,提高企业竞争力"重要讲话,大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梅自强院士为大会作"WTO与中国棉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报告。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刘家强副主任、原中国纺织机械进出口公司罗兆恒副总工程师、安徽省纺织工程学会秦贞俊教授级高工、浙江工程学院纺织系主任祝成炎教授、原无锡庆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荣根总工程师分别为大会作了专题讲座。
中国棉纺(色)织行业协会徐文英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无梭织机占有率达80~90%,我国只有9.3%,国内棉织机主体仍是有梭织机,生产出的布面质量难以和国际上以无梭织机为主的产品竞争。主要技术装备的差距导致产品质量、档次、劳动生产率和纺织产品竞争能力、创汇水平的差距。国际织造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无梭化、高速化、机电一体化,当前织机的电子送经,卷取、提花等系统智能化水平大为提高。因此跟踪国际前沿技术,继续发展无梭织机和配套装备,加速实施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是棉纺织行业增强竞争力当务之急。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加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棉纺织行业的步伐,以每年不低于200万锭的速度,实施以提高无接头纱、精梳纱、无梭布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经过改造,到2005年无梭织机占有率达到24%。
中国工程院梅自强院士在"WTO与中国棉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报告中,阐述了我国加入WTO后对纺织工业影响,并对产品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强我国纺织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同时为中国棉纺织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大会针对无梭织机的选型、消化吸收、设备管理、设备维修、配件国产化及各种无梭织机对品种开发方面组织了经验介绍。代表们还通过分组讨论,结合本地区、本企业探讨了新产品在无梭织机开发的途径,对无梭织机在技术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会议组织全体代表参观了浙江萧山富丽达纺织有限公司。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代表们普遍反映本次无梭织机使用经验与品种开发研讨会收获很大。徐文英理事长和梅自强院士讲话与报告对当前行业的形势和国家对棉纺织行业今后发展的政策介绍非常好,感到中国入世后,中国棉纺织行业发奋图强,就一定能够开创新的辉煌。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也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对企业今后的技术改造与品种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本次研讨会还加强了生产厂与使用厂的信息沟通,促进了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并安排了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艾洛(无锡)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上海西达实业有限公司、常州市钢筘厂、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航海纺机有限公司进行了信息发布与交流。
本次会议共征集到论文及交流资料70篇,征集的论文来自15个省市,其中陕西省13篇、河南、浙江省9篇,湖北省5篇等,这些论文在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上有借鉴。经过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有18篇论文被评为泰坦杯论文一等奖,《中国棉纺织》周刊将会陆续摘登有关论文,并在网上发布供更多的纺织人员学习、磋商。有26篇论文被评为泰坦杯论文二等奖,有26篇论文被评为交流资料。大会为本届会议的获得的论文一等奖、二等奖的作者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证书。
本次会议受到了中国纺织报、浙江日报、中国棉纺织周刊等媒体的关注,得到了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萧山富丽达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