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贸易就会有纠纷,贸易量越大,纠纷也会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有了摩擦,就要积极而冷静地进行磋商。对话总比对抗强,互谅互让总比单边设限强,协商解决总比打贸易战强
美国政府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纺织业和几十万纺织工人利益,把中国纺织品置于可控范围之内,但却损害了美国2亿多消费者利益。中国纺织品物美价廉,若限制中国的纺织品,就意味着美国市场的纺织品价格立即上升。同时,也必然损害美国棉农的利益,损害美国生产纺织机械和制造服装辅料行业的利益。近几年美国出口棉花的一半供应了中国的纺织业,2004年中国从美进口纺织品3.25亿美元。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还会损害美国纺织品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利益。
去年10月,美国纺织品进口商协会和销售商协会就曾把美国商务部告上法庭,起诉后者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设限,因为这违背了世贸组织自由贸易原则,增加了消费者的家庭开支负担。去年12月1日相对比较独立的纽约国际贸易法院曾做出不利于美国商务部的裁决,暂时停止美国商务部对来自中国纺织品设限。
其实,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是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美国的比较优势是高新科技,而中国的优势是生产劳动密集型的日用消费品。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处的资料,美国纺织业工人1小时的工资是18美元,中国纺织工人1小时工资是0.5美元,相差36倍。美国生产中低档的纺织品怎么与中国竞争?1976年美国国产鞋占其消费量的53%,1986年为20%,1996年只有10%了,到2004年仅占3%。
200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金额109亿美元,在整个中美双边贸易中,纺织品贸易只占一小部分,是支流,而中美经贸合作是主流,不能让支流影响主流。6月11日,中欧就纺织品贸易摩擦达成一致,这就为中美顺利解决纺织品贸易摩擦做出了示范。
有贸易就会有纠纷,贸易量越大,纠纷也会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有了摩擦,就要积极而冷静地进行磋商。对话总比对抗强,互谅互让总比单边设限强,协商解决总比打贸易战强。近30年来,虽然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与摩擦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但双方从未因此决裂。应该看到,这些争端大多是两国某些产业部门、具体行业之间经济利益的矛盾,不是国家的根本利害冲突,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释放诚意来解决的,过去的经验已充分证明了这点。
对中国纺织业来讲,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本之策是搞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和花色品种,努力上档次、创名牌,下功夫提高每平方米的价值,因为各国对纺织品的设限,历来是限量不限价。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