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金融时报》2006年12月11日刊登记者Alan Beattie和Richard McGregor的评论和分析文章,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对中国、世贸组织以及其他贸易伙伴的利弊得失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文章题目为:新模式国家中国,为什么面临新的贸易问题。文章要点如下:
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和世贸组织来讲都是一种特别的挑战(exceptional endeavour),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逐渐转型至市场经济刚刚20年,而由原来关贸总协定转为世贸组织也只有7年。从中国加入世贸后总体情况看,中国本身受益良多:中国的出口市场得到保障,出口大为增加;中国曾非常担忧一些行业的开放,认为“狼来了”,但后来这类担忧实际上得到缓解;中国加入世贸,促进了中国的内部改革,促进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汽车关税由高达125% 降到了25%,同时允许外资参与中国汽车业的合资,一批有竞争力的、独立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也站稳了脚跟;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提高,汽车业竞争的引人,使汽车价格降低,导致中国汽车销量大增,由2001年的不到100万辆增加到今年的约400万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亚太总裁Nick Reilly表示,他对中国新兴中产阶层消费市场的规模之大很吃惊,10年以前美国通用预测其公司每年只能向中国政府机构和国营企业销售6万辆车,而通用现每年在中国销量达90万辆,且主要销向富裕消费阶层;曾一度视为最脆弱、政治上最敏感的中国农业不仅仍生存,而且有些产业还表现兴旺。作为一个缺少耕地和水资源的人口大国,扩大进口了消耗水、土资源大的农作物的进口,如大豆、小麦等,重点扩大劳动密集型农作物如水果、蔬菜等种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除中国受益外,世贸组织本身也受益不少,对中国的贸易伙伴来讲,他们的受益度比他们一般愿意认可的也要多(So far China’s accession has done the country a lot of good, the WTO a fair amount of good and China’s trading partners more good than they are generally willing to admit.)。
中国加入世贸的实际结果也打消了中国和外国公司的疑虑,即进入市场的机会并未因中国加入世贸而即刻失去。
二、正象美国财长鲍尔森等访问中国前美国声称的那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5年过渡期已经结束,来自中国的挑战并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过渡期结束应该是个能表明中国市场变化的里程碑,比如要兑现几个市场开放的最后期限,如银行业开发等,但这种变化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而对中国来说,作为一个正式的世贸组织成员,中国将面对更大和更紧迫的要求,那就是按世贸组织规定行事。
三、中国是幸运的,在中国加入世贸的5年里正好遇到全球经济增长的反弹。假如全球经济增长停缓,失业增加,那么成员国感到中国作为世贸成员是一个失败,由此而产生的情绪会很容易上升为一种恶性的敌意。目前外界对中国入世后情况的反应是复杂的。中国日益强劲的出口已经引发了不公平贸易的抱怨。美国国会看重美国同中国的大量贸易逆差,却不接受中国目前主要是进口大量部件进行加工这样的事实,同时也不接受中国总体贸易顺差是适度的这样一个事实。另一个外界议论较多的是中国操纵货币,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以及服务业开放,特别是金融业开放问题。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对中国入世的总体反应是正面的,当然,有少数悲观派认为中国蔑视世贸组织规则,使中国以及世贸组织蒙受不光彩。最能体现美国保护主义的极端举动则是某些议员提出对中国输美所有商品征收27.5%的关税,此种动议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定,后来动议者也主动撤销了。目前WTO受理的中国商品案件只涉及由美、欧、加拿大提出的对汽车部件征收不公平关税问题。另外,美国仍继续就中国知识产权问题考虑上诉WTO。
四、尽管中国处在一些贸易争端的中心,中国的入世有助于缓解和调节这些争端问题。例如,中国现既是最大的反倾销目标国,又是对其他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美国光纤制造商Corning公司大中国分部总裁称:“中国进入WTO使整个环境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公司曾被中国指责有倾销,后经中国商务部调查,得到了澄清。中国加入WTO增加了透明度。中国现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方。”Corning目前在中国有较大的投资。
五、在多哈贸易谈判问题上中国明显避开责任。尽管美、欧寻求中国在公共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中国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留给了印度、巴西等国。北京强调,中国已经履行了她的入世承诺。这看起来更象一个借口,而不是一个原因。中国在多哈谈判上的不积极,揭穿了来自国内的中国经济开放太多的指责。中国出口商已经造成了富国和穷国伙伴够多的关切,例如印度表示不愿太多降低工业品关税,这就反映了印度担心来自中国的出口。同样,如果中国自动减少对农民或服务业的保护,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许会跟进。
六、展望未来,与中国有关的贸易紧张气氛将会加剧而非缓和。中国正在提升其技术产品的价值链,中国公司将增加同发达国家企业的直接竞争。贸易法律界估计会有大量潜在的法律案件。如果世界经济下滑,导致美国失业恶化,这将考验美国国会对中国货币汇率以及其他贸易问题上的耐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冒风险的,中国需要继续同其伙伴谨慎行事。但时至今日,中国加入世贸的初步和局部结果情况还算可以。(驻英使馆经商处施建新2006.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