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时间:2007/2/9 21:06:00
文章出处: |
|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机械制造正在逐步走向装备全球之路。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来自:在中国制造装备全球的发展历程中,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优势企业。本文试图通过回顾2006年机械行业及其上市公司运行状况,全面系统地思考:在振兴装备业的大背景下,哪些行业和公司将进一步受益?在投资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哪些行业和公司会获益?在出口加快、并购加速的情形下,又将有哪些公司会真正在国际竞争中茁壮成长?通过综合分析,寻找2007年的投资目标。
1.快速成长的中国机械制造业
1.1机械制造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实力增强,开始面对国际市场。根据《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统计数据,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从20年前的不到2000亿元(1985年1937亿元,1990年3247亿元)提升到2005年的超过5万亿元,20年时间规模增长约29倍,年复合增长率达18.38%。特别是近五年以来,机械工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58%。2006年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速较2005年加快,机械工业联合会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机械工业主要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882.68亿元,同比增长29.85%;完成销售产值42675.89亿元,同比增长29.74%。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企业所面对的市场已经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是广阔的国际市场,诸多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快速提升。
机械行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2005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6%,预计2006年有望达到7%。机械工业总产值与GDP比值持续提升,由2000年的0.21提升到2005年的0.31,我们预计经过未来五年发展,比值将提升到0.4以上。
1.2 2006年机械行业主要经营指标增速加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机械大行业(包括交通运输设备)64285家主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20%,增速比2005年全年提高6.8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485.83亿元,同比增长42.37%,增速比2005年全年提高30.43个百分点;行业毛利率为14.94%,与上年持平。如果扣除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行业52324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9万亿元,同比增长29.35%,增速较2005年全年提高2.8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749.22亿元,同比增长39.25%,增速较2005年全年提高12.01个百分点;行业毛利率为15.12%,与上年持平。
本报告研究范畴将不包括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在机械四大行业中,通用设备、仪器仪表各项指标稳定增长,收入、利润总额增速较上年小幅提升;专用设备利润总额增速大大高于收入增长,表明整体盈利能力在提升;电气设备收入、利润增速则明显加快。
1.2.1专用设备:增速快速提升,盈利能力上升
行业整体获利能力提升。2006年1-10月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950.13亿元,同比增长29.63%,实现利润总额338.36亿元,同比增长50.28%,毛利率和税前利润率分别为16.31%和5.69%。行业利润总额增速远超过收入增速,说明行业获利能力提升。
行业内盈利能力较强的有工程机械、石油钻采设备、矿山设备、模具制造等子行业,这些子行业的毛利率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工程机械和石油钻采设备的主要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预计2006年全年收入、利润增速分别在30%、50%左右;2007年行业收入增速将保持在25%左右。
1.2.2通用设备:稳中有升
2006年1-10月,通用设备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0512.02万元,同比增长30.41%,增速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分别提升0.64和0.7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41.00亿元,同比增长38.3%,增速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分别下降3.0和0.8个百分点;毛利率和税前利润率分别为15.8%和6.1%,均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有所提升。
整体看来,行业盈利能力较强的有液压和气压动力机械、机床、泵及真空设备等,这些子行业的毛利率水平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预计2006年通用设备行业收入、利润增速将分别保持在30%、38%左右,2007年需求增速在25%左右。
1.3上市公司整体指标持续好转
行业内上市公司主要指标持续好转,部分指标高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整体水平。
06年前三季度,机械行业(不包括电气设备)106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24元、9.08%,均超过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每股净资产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06年1-9月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0.182元,低于每股收益,也低于全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但部分子行业的现金流状况良好,如机床、港口机械、工程机械的每股现金流分别达到0.68元、0.43元、0.34元,远高于机械行业的平均水平。电气设备行业06年前三季现金流状况不佳,主要是由于2005年以前行业内企业已经提前收取了大量预收款,2006年以后新承接订单大幅减少,企业采购原材料需要大量支付款项;另外工程尾款回款周期长。
毛利率趋稳、净利率持续上升。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不包括电气设备)平均毛利率从2001年开始逐年小幅下降,2006年趋稳,1-9月毛利率为17.36%。净利率自2001年开始逐步攀升,2006年1-9月达5.95%,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整体获利能力上升。
铁路设备、工程机械、石油矿山设备业绩增速最快,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21.25%、96.85%和61.95%;港口机械、工程机械的综合盈利能力较强,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9.27%、9.56%,每股收益分别0.58元、0.31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0.43元和0.34元,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机械行业未来五年发展前景乐观
机械行业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关系密切,我们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将略低于“十五”期间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将较“十五”期间有所减缓,但预计幅度不会大,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将保持在20%以上,在振兴装备政策推动和外销强劲增长拉动下,机械行业将继续朝着持续向上的方向健康发展。预计2006年机械行业收入增速保持在29%左右,未来五年行业复合增速仍将保持在18%以上。
2.1中国机械装备发展进入最佳发展时期
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高技术密集时代与微电子时代,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正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已经过了发展初期,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中期。
未来10年将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最佳时期。美国、德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延续了18年以上,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四国重化工业发展期平均延续了12年,我们估计中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将至少延续10年,直到2015年。因此,在未来10年中,随着中国重化工业进程的推进,中国企业规模、产品技术、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逐步替代进口,并加速出口。目前,机械行业中部分子行业如船舶、铁路、集装箱及集装箱起重机制造等已经受益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并将持续受益;电站设备、工程机械、机床等将受益于产业转移,加快出口进程。
2.2未来发展将持续受益于振兴装备之国策
振兴装备政策推动内需。2006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未来将重点发展16大领域,即:
发电、输变电、石化、煤化工、薄板连轧、煤综采、造船、铁路与轨道交通、环保、工程机械、自控和精密仪器、数控机床、纺机、农机、IT设备、飞机。《意见》不仅为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还提出了有关政策支持方面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有利于机械行业的长期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在《意见》及其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其他振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机械行业的内需将保持旺盛增长。
陆续出台的振兴装备配套政策有利于行业快速发展。目前相关配套的细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制定重点发展领域的技术政策,着力培养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所得税优惠,如研发投入可抵免企业所得税;3.调整进出口关税,如提高整机进口税率,降低零部件进口关税,调高资源性商品出口关税,有利于国产设备替代进口,有利于国内装备制造企业降低成本;4.调整出口退税率,如提高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出口退税率,降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国内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产品技术升级;5.限制重大装备进口,有利于内需增加,替代进口;6.专项资金扶持,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
2.3旺盛内需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在未来GDP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国内机械设备需求增速将超过GDP增速。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随着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劳动力成本将持续攀升,设备替代人工成必然趋势,因此机械设备需求也必将多品种、多样化。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部分产品仍将保持旺盛需求,譬如为了解决运输瓶颈,铁路投资持续增加,相关设备需求旺盛;为了解决电力短缺,近几年国家加大电站及输变电建设力度,未来几年电站建设仍将保持在高位,输变电建设将保持快速增长;新农村建设、铁路投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都将拉动工程机械旺盛需求。
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技术升级,国内产品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且空间巨大。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累计进口3503.78亿美元,其中机械及设备进口963.75亿美元,同比增长5.18%,增速较2004年下降约23个百分点,表明进口替代在加快。2006年1-10月,机械及设备累计进口889.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4%,在国内需求拉动下,进口增速出现反弹。
2.4强劲出口拉动行业快速增长
中国机械工业经过近20年的努力发展,从先前的引进设备、消化吸收,基本满足国内基础需求,发展到现在的改造创新、替代进口、加快出口阶段。2006年1-10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29.64%,机械及设备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90%,增速较2005年全年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1)基数逐渐
|
|
|
|
纺机网免责声明TTMN.COM |
1、本网所刊转的与机械相关的信息和专题旨在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版权均归著作权人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本站对纺机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为避免纠纷,未经书面协议授权,谢绝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部分信息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转载、摘编获得的。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妥善处理。 |
|
|
|
|
|
|
|
|
图片新闻 |
|
余姚市立信纺织机械厂 |
|
|
十八年创业,十八年风雨,十八年收获,身为中国纺织协会会员企业的立信纺机,以高标准创造业绩,高品质创造品牌,高质量提高效益... |
|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著名的文献名邦——宁波余姚市,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
|
|
|
|
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樹脂定型机自動對線剖布机吹氣式圓筒布整理机SE1 - F剪毛机SE1剪毛机SF1平幅预缩... |
|
|
|
|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简介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各... |
|
|
|
|
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磨毛机及其它印纺配件生产的机械企业. 我公司地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