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采访了业界人士和染整及服装企业的老板,经采访得知:要应对欧盟的“指令”其实不难,难就难在无序竞争和质高价不高。
掌握高效的“避偶氮”工艺
染整业技术专家:应对欧盟的“指令”,只要在染料的使用上避开含有偶氮的染料就可以了。但是这些无偶氮染料价格较高,若使用得增加成本。这既需要客户接受,更需在同业内制定严格的约束机制,杜绝相互压价和在染料上以次充好吸引顾客。这位专业人士认为,含有偶氮的染料在使用上有深厚的基础,使用时间长、年代久远,要避开既有意识和习惯问题,又有工艺技术问题。我国早在去年,根据欧盟的相关标准对照我国常用的染料进行挑选,公布了118个品种含有偶氮的染料牌号,但是大部分染整企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出口服装生产企业自己提出要求,一些染整厂方想到“避开偶氮”,但因没有形成高效的“无偶氮染整的整体工艺技术”,因而加工时往往出现成本超常增加,或者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禁偶氮”之火,可能燎原
石狮检验检疫:目前我处已开设偶氮含量的检测项目,并可对外服务,因石狮出口欧盟的纺织服装比重不大,因而使用频率还不大。但是虽然如此,业界丝毫不应掉以轻心。因为欧盟发出“禁偶氮指令”后,其他发达国家绝不会等闲视之,估计要不了多久,“禁偶氮”之火就会成燎原之势。实际上,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现在“人都可以克隆”,岂能容许有损人体甚至危害生命的物品长期存在下去。可见,避开偶氮染料、适应环保需求是大势所趋,晚应对不如早应对。入世后,我市出口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及皮革制品正在不断增多,纺织服装、染整等全行业都应早作打算。
适应高标准,“攘外必须先安内” 染整骨干企业:应出口型服装厂的要求,目前我市一些染整企业已经开始“无偶氮生产”。但是即使客户再三要求,有的染整厂仍是在其他染料上打主意,以图节约成本。这样的“竞争”之法显然是一种自杀行为。但有一问题不容忽视:现在同业竞争激烈,产品优质不能优价。一些染整厂为了揽生意,只得一味降低价格。这些企业在揽活时保证质量并承诺无偶氮,但当无钱赚时又不得不使用廉价的劣质染料。这样恶性循环,造成质量老是提不高,信誉越来越差。
实际上,提高布料染整质量不应仅靠来自客户的压力。各染整厂应从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适应社会发展必然要求上,主动提高产品质量。全行业要有一个共识:适应国际市场高质量指标的要求,这对行业进步是一个推动,同业不应消极看待,而应积极“预防感冒”;全行业应尽快建立包括价格和用料在内的行业自律机制,坚决抵制并消除相互压价等的“自杀”行为;强化同业公会的职能,在同业内对有损“行规”和影响全行业利益的行为进行“制裁”,为染整业“攘外”打下基础。(罗和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