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何烨近日在上海表示,随着20世纪90年代世界缝制设备生产重心转移到中国,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生产和销售中心。
据了解,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生产缝制机械的国家之一。我国拥有缝制设备生产整机企业30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800多家,年生产整机900多万台,年出口5.1亿美元。今年1至9月份,缝制设备整机出口同比增长50%以上,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40%以上。
何烨表示,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纷纷将缝制设备的生产转移到中国,他们看到中国缝制设备的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零部件基本能满足全球市场的需要,中国不仅是制造中心,而且有着广阔的市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中心和销售市场的地位日益巩固。因而原先美国、日本、德国世界公认的三大缝制设备展览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的缝制设备展览会已经宣布退出,日本的展览会只有展商没有买家也难以为继,德国科隆的缝制设备展虽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但他们看到中国的增长态势要求与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联手打造全球最大的缝制设备展。今年10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推出了5.8万平方米的2003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今年以来,中国缝制机械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多功能家用机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机产品的生产上。1至8月份,高速包缝机、钉扣机、曲折缝、绷缝机、双针机等工业机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1倍以上;双针机、加固机和封包机销量同比增长也超过100%。今年尽管行业面临原材料涨价、非典疫情和用电受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行业总体发展仍处于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一些骨干生产企业生产发展迅猛,如飞跃集团生产同比增长52%,西安标准同比增长了26%,宝石缝纫、中捷缝纫机、杰克缝纫机、上海惠工缝纫机、通宇工业缝纫机等生产企业普遍比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何烨同时表示,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中国缝制设备的产品集中度还不够,机电一体化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由于电力不足,许多企业一方面要避峰用电、错电、让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原材料涨价影响,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价格战连连不断,整机售价持续走低,出口退税的拖欠也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何烨表示相信,随着国内外有利因素的增多,预计再用5到10年的时间,我国缝制设备一定会从大国走向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