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我国新时期期货市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品种创新机制”,“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则意味着中国期货市场将突破新品种上市的瓶颈制约,获得快速发展的动力。 2004年,我国期货市场能否在2003年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关键是要看有没有新品种上市。“如果能至少上市3个新品种,那么期货市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就将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是众多业内人士的共识。
2003年国内期市交易额创新高,这是业内人士多年来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结果,令业内人士欢欣鼓舞,信心倍增。然而,成绩的背后,仍留下一些缺憾。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存在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太少,这成为期市发展的瓶颈和诱发问题的主要因素。
交易品种少,导致期货市场发展缓慢,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也就无法得到社会更大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进而延缓了《期货法》的出台;交易品种少,市场规模小,所以市场中稍大些的资金就可以“翻江倒海,兴风作浪”,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交易品种少,市场发展空间小,导致少数期货经纪公司“饮鸩止渴”,违规运作。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2004年,如果不尽快启动期货新品种,中国期货市场少数品种的风险和监管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第一,从市场信心来说,2003年期市的成绩使得业界人士对2004年充满了希望,特别是对新品种的推出抱有极大的信心。据调查,许多期货公司未雨绸缪,已提前开展对棉花、玉米、燃料油的现货和期货的研究工作,甚至有公司正悄悄地为一些相关企业进行培训,谋求未来的合作。
第二,2003年期市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股市依旧低迷的情况下,期市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业已被全社会所重视,期市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年来,国内主要媒体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各大财经类和证券类报纸以及一些地方媒体纷纷对期市进行了重点报道和密切关注。期货市场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期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被社会所认同。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正逐渐被各类投资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所“青睐”。我们有理由相信:2004年中国的期货市场必定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眼球。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期货市场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推出期货新品种,那么新入市的资金将会更加集中于原有品种的投资上,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将不能很好地分散,这将会加剧市场的风险。
第三,2003年三大交易所对现有品种的挖潜已经达到了极致。新品种推出的迟滞使得三家交易所2003年被迫选择了内视,对现有交易品种进行深度挖潜、广度开源,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正如中期协会会长田源所说的那样,2003年,国内期市开创了一种内涵式的发展道路,而这种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正是在国内期市没有新品种上市的情况下被逼出来的。因此,2004年如果新品种不能推出,市场不会有大的发展。
第四,2004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开放程度最大的一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亟需新品种的推出。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今年外资企业将加快进入我国市场,而国外针对中国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也将增多。国内企业将面临真正的考验。据悉,2004年农产品平均关税要有较大幅度下降,降幅在9%到20%之间,国外农产品将大幅进入我国市场。据美国农业部最新预计,2003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农产品总额达54亿美元,比上年翻一番还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指出,2003年农产品进口增加只是开始,2004年农产品进口有可能进一步增加,这将为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棉花、玉米、燃料油等一系列新品种的推出势在必行,2004年,应成为我国与外资对抗的“练兵年”,在这样的形势下,推出期货新品种,更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正如证监会期货部主任杨迈军所说,品种的缺失已成为当前国内期市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的投资需要很不相称,而且市场经济功能难以充分有效发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战略方针,这标志着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初步确立。而《意见》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举措落到实处,为期货市场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支持。因此,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新品种上市将成为今年期市的亮点和发展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