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原本春光明媚的纺织经济带来了一抹暗 色、一片乌云。对于纺机行业来说,这片乌云将带来多大的风雨,会给 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纺机还会像去年那样火爆吗?就这个问题,记 者与部分企业的经营者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我国纺机行业去年内、外销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高 速增长势头。据中国纺织协会对行业内541家主要生产企业的统计资料, 截至3月底,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5.5亿元,同比增长43.64%,产品销 售收入63.44亿元,同比增长42.57%,利润总额3.17亿元,同比增 长74.99%。从产品情况来看,棉纺、化纤、针织、染整设备均有不同 程度增长,其中棉纺设备的销售最为火爆。由于主要设备销售增长,纺 机配套件、器材及纺织仪器的销售均有所增长。另据海关统计,一季度 纺机产品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65.16%,各大类产品的出口均有所增 长;一季度纺机进口同比增长147.90%,纺纱机、自动络筒机、喷气 织机、针织圆机及染整设备增幅都比较大。 而从我国最大的纺机生产企业———中纺机集团的情况看亦是如此。 由于去年接单多,今年前四个月接单也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企业生产任 务饱满,今年1~4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5.12亿元,已完成全年计划的 37.6%,同比增长98.6%,其中纺织机械2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5 .8%,同比增长78.1%;1~4月份实现利润总额8373.7万元(纺机), 同比增长两倍多,产销利再创新高。良好的开局说明行业总体运行态势 良好,市场需求仍在强劲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非典对纺机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从4月份开始,主 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人员流动受阻。企业反映,从4月份开始,对内对外的交流、 洽谈活动受到较大影响,一些该来的外商来不了,该“走出去”的事情 走不出去,影响了签单,如纺机协会原定今春赴印度的考察和市场推广 活动被迫取消;国内的一些重要活动、重要会议也被迫取消或推迟,如 原定于今年5月举办的国际非织造布展已延期举办,原定于今年6月举办 的上海纺机展已推迟至12月份,而这些活动都是企业进行产品宣传和市 场推广的重要契机,许多企业已为此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现被迫 中断;由于防疫的需要,给业务员的出差带来诸多不便,企业的售后服 务和市场拓展都受到影响。 二是物资流动放缓。非典带来的恐惧心理、运输和检验环节上临时 增加的各种手续以及对未来市场需求的模糊预测,导致物流速度放缓, 时间拖延。一些企业反映,进口原材料供货期推迟了,发出的产品不能 及时运出,还有一些客户担心市场变化,退货和缓提货的现象都有发生, 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是资金流动不畅。由于退货和缓提货现象的发生,加之催款力度 的相对减弱(出差受阻),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增加,一些企业已出现流 动资金短缺。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生产的周期性,这些负面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目前的统计数据尚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严重的后果会在6月份以后或更 长的一段时间充分显露出来,他们对二、三季度的产销形势表示担忧。 但预计四季度出现好转,全年的目标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其理由是: 1、非典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有时间性的,也是可以克服的。 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一部分影响可以自然消除。还有一部分可以 通过企业自身的工作来化解矛盾,减轻危害,减少损失。目前很多企业 都在进行这样的努力,如中纺机集团针对非典时期人员、物资及资金流 动方面出现的特殊问题,及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根据年初提 出的目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发挥集团优势,对资 金困难的企业给与大力支持等。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江苏、浙江等地 的纺机企业正在逐步恢复正常的对外交往。 2、企业结构和机制的变化,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纺机行业的企业结构和机制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企业结构 看,外资、民营、国有企业大体上是“三分天下”,各有优势;而经营 机制的转变,国企改革力度的加大,使纺机企业的经营观念得以转变, 企业应变能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随之大大提高。不论是记者面对面 采访的企业,还是电话采访的企业,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都能 够积极应对,临阵不慌。记者对此感触颇深。因此,尽管遇到外部环境 冲击,纺机企业自身的发展动力依然是强劲的。 3、大纺织的繁荣,强力拉动纺机市场需求。 纺机市场的红火,源于纺织工业的繁荣与发展。去年由于加入W TO 利好的巨大鼓舞,加之国家政策扶植,同时又有民营资本的大举进入, 纺织服装出口创汇首次突破600亿美元,全行业实现利润超过300亿元, 这种势头强力拉动纺机市场需求。今年纺织行业发展势头不减,继续成 为投资热点,很多设备订货去年底就已签单,这正是纺机行业今年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