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棉纤维色素分子结构中存在芳环、酚羟基、醇羟基、羰基、甲氧基、羧基、共轭双键等,因此化学性质不稳定。本文研究了不同PH值、氧化剂、还原剂、光照、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生物酶、湿热、干热等因素对绿棉天然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提高色素稳定性及对变色产品进行修复的可能性,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1. 前言:
和所有天然色素一样,绿棉纤维中的天然色素稳定较差。尽管结构有所不同,耐洗牢度有明显优势,但耐气候性差的性能相似,直接影响工业应用。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温度、湿热、干热、PH值、生物酶、氧化剂、还原剂、光照、金属离子等因素对绿棉天然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提高色素稳定性及对变色产品进行修复的几种途径。
2.试验材料及方法:
2.1试验材料:21s 绿棉单面针织布(绿棉:白棉,75%:25%)九采罗彩棉产业有限公司
3-13PH缓冲溶液;双氧水;过硼酸纳;硫代硫酸钠、保险粉;氢氧化钠,氢氧化氨;冰醋酸;金属(Ⅰ,Ⅱ,Ⅲ,Ⅳ,Ⅴ);复合生物酶(1,2,自制)荧光物质A、B;洗衣粉:开米、碧浪、巧手、奥妙、雕牌、熊猫、洛娃皂粉、加佳、洛娃。(市售)
2.2.试验仪器:Color/color-difference meter色差仪;DataColor SF-300;Macbeth Spectralight标准光源仪; WKE-6-H型日晒牢度仪。
2.3 试验方法:
试验设备:PEGG BARROW高温高压染色机;海尔-玛格丽特滚筒式洗衣机。MACBETH SPECTRALIGHT标准光源。
常规处理:NaOH: 10g/l; 表面活性剂:1g/l; 洗涤剂:0.2g/l;
工艺:轧液率85%,二浸二轧--95℃×60min 汽蒸---水洗--中和-水洗-晾干
生物酶处理:复合生物酶 :3 g/l; 温度:50℃; PH:4.5;6.5 时间:60分;
工艺:水洗(100℃*10分)--酶洗-灭活(80℃*10分)-水洗-晾干。
助剂影响因素处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处理60分,清洗,晾干。
光照处理:标准光源365nm波长照射。
2.4 测试方法:
色差:将每块试样在ND-1001DP r色差仪上分别测三个不同点的色差,计算平均值。
色差评级:参照 ISO 105-A0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 试样变色程度的仪器评级方法》规定色差评级方法。
耐光色牢度试验法:GB/T8427-1998
3. 结果与讨论
绿棉碎片经热乙醇提取,离心分离并过滤后得到墨绿色滤渣和黄色滤液。 将滤渣做红外光谱,见图1。
图1 绿棉醇提物红外光谱图
图中可见,3428部分为羟基峰,2919部分为甲基、亚甲基、次甲基部分;1738为非共轭羰基峰;1630为共轭羰基、酯基峰;1517为芳香环骨架峰;1468为C-H震动部分;1382为芳环峰;1030-1085为伯醇、醚键部分。以上基团均具有化学活性,一定条件下会显色,结构变化后,会变色。
2. 1色差评级:
本文参照ISO 105-A0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 试样变色程度的仪器评级方法》进行仪器色差评级,并规定色差级别与色牢度对照值,以便于讨论色差变化规律。见表1。
表1 色差值与染色牢度分级对照表
ΔEr |
色牢度(级) |
色差(级) |
< 0.40 |
5 |
0 |
0.04≤ΔEr < 1.25 |
4 - 5 |
0-1 |
1.25≤ΔEr < 1.60 |
4 |
1 |
2.10≤ΔEr < 2.95 |
3 - 4 |
1-2 |
2.95≤ΔEr < 4.10 |
3 |
2 |
4.10≤ΔEr < 5.80 |
2 - 3 |
3-2 |
5.80≤ΔEr < 8.20 |
2 |
3 |
8.20 ≤ΔEr < 11.60 |
1 - 2 |
3-4 |
ΔEr≥ 11.60 |
1 |
4 |
色差由△E、△a、△b、表示。△E表示总色差,越大色差越大;△a正向越大,表示色光越红,负向越小,表示色光越绿;△b正向越大,表示色光越黄,负向越小,表示色光越兰;△L正向越大,表示明度越亮,色度浅;负向越小,表示明度越暗,色度越深。
3.2水处理的影响
天然未经处理的彩棉颜色很浅,绿棉的黄光较强。
蒸馏水不同温度处理绿棉针织坯布。PH6.5;处理时间60分。结果见图2。
图中可见,pH值中性情况下,坯布仅经过不同温度蒸馏水处理60分后,色差和色光都有一定变化,但当温度<70℃时,色差值△E <1.5,说明色差变化小于1级,色牢度在4-5级之间。△L变负,说明布面颜色变深;△a,△b 变化小于土1,说明色光基本没有变化。当蒸馏水处理温度达到100℃时,色差值2.95<△E〈4.10 说明色差变化2-3级,色牢度值为2-3级。△L<-3;△a,△b 变化小于土0.5;说明色度也有大幅度增加,且色光变化更小。通过水处理,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彩棉织物,处理温度越高,色度越深,且色光基本不变。
有研究证明,绿棉色素分子中含有的长链脂肪烃,是由丙三醇与大量酚羟基苯丙烷交联而成的。在热水的作用下,会发生水解,链长变短,从而暴露出更多的末端羰基和双键基团,使颜色变深。
3.3 PH值影响
分别用蒸馏水配置PH3-13的缓冲溶液,绿棉针织坯布50℃处理60分,浴比1:20,然后清洗晾干,观察色差变化,结果见图3。
图中可见,当处理温度为50℃时, PH值<4, 0.04<△E <1.25, 色差变化约为0.5-1级,色光发红、发黄。当46时,1.25<△E <1.60, 色差变化约为1-1.5级,色光红、黄头 逐渐减退;当68时,1.60 <△E <2.20,色差变化约为1.5-2级,色光逐渐向兰绿色过渡。当811时, 8.0<△E <10.60,色差变化约为2-3级,PH值达到10时,色光兰绿色较浓,较鲜艳。当PH值<12时,8.0<△E <10.6,色差变化约为3-4级,PH值达到12时,△E>12,色差变化4-5级,色光兰绿色最浓,最鲜艳。当1213时,色差变化骤然减小为2-3级,色光又趋于黄红色。
PH值对坯布色素的作用还受到温度的影响。不同温度PH值对坯布色差的影响见图4。
图中可见,相同PH值,不同温度处理,色差不同。温度越高,色差越大。相同温度,不同PH值,PH 越高,色差越大。当PH值<8时,70℃以下处理色差变化小于1级。PH值>8后,色差变化除常温处理2-3级外,50℃-100℃色差变化皆在3-4级,色牢度1-2级。
以上试验结果说明,绿棉色素对PH值变化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绿棉颜色随pH变化规律,见表2。
表2:PH值与坯布色泽参考对照表
PH |
△E |
色差( 级) |
颜色 |
< 4 |
△E < 1.25 |
0.5-1.0 |
黄---红 |
4-6 |
1.25<△E < 2.10 |
1 |
黄---绿 |
6-8 |
2.10<△E <2.95 |
1-2 |
绿 |
8-11 |
8.0<△E <10.6 |
2-3 |
艳绿 |
12 |
△E>12 |
4 |
浓绿 |
>13 |
4.10≤ΔEr < 5.80 |
2-3 |
黄---红 |
【打印页面】【收藏此页】【大 中 小】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