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环保法规标准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其市场准入的门槛也随之提高,环保技术壁垒公开合法的构筑是一个我们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事实。
健全环境保护、人身安全的法律法规
在进出口商品标准的研制、规范的研究和制定等方面,我们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应加强国家的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快制定和完善服装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推行“环保标志”制度,保证经济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通行法规相衔接。无论产品准备出口还是国内销售,都禁止在服装生产过程中使用某些有毒、有害染料、助剂和各种化学物质。若有违法违规的情况,应给与相应的处罚,以此进一步净化和规范国内和出口服装市常强化信息管理、技术交流工作要想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检验检疫部门应对服装贸易中起重要作用的环保法规、标准及其应用范围、程度以及发展趋势有前瞻性了解及相应的研究,并通过积极努力,促进服装生产、检验标准与国际市场衔接。
尽快建立覆盖检验检疫系统及外贸、海关、银行等与国际贸易相关系统的信息网络,更方便、直接地查询使用、交流国内外的有关法律、法规、检验检疫的标准、技术资料及重要商品的技术、质量信息等。应积极参加国际性标准的专业组织,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FC(国际电子化委员会)等,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掌握最新动态。
积极开展绿色认证我们应重视服装生产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装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其环境管理、使之符合环保法规。
为打破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确保我国出口服装贸易的正常开展,我们还必须大力推行ISO14000标准的贯彻实施。我国服装企业如能率先冲破绿色壁垒,发展绿色技术、绿色服务、绿色产品,推广清洁生产,实施ISO14000体系,对我国的绿色纺织品事业及开拓国际服装市场,大幅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将起到积极作用。
营造国内市场绿色服装消费潮流
继“杉杉”和“兆林”、“报喜鸟”成为我国首批获得“环境标志”认证服务企业后,海螺集团,三枪集团,康派司集团,春竹集团,康博集团等知名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办理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了初审并上报终审。目前,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企业委员会申诉监理部对获得环境标志的部分企业进行一次调查,发现许多认证企业获得环保标志后,加大企业在环保和绿色营销方面的宣传,不仅在社会树立了绿色企业的形象,同时开拓了市场,销售率明显提高。
我国现在开发的彩色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可降解纤维,还有日本用旧塑料瓶制成的衣料,美国用回收的PET瓶仿再生聚氮酯纤维等,都为生产绿色服装打下了良好基矗随着中国入世后关税壁垒的日益削减,绿色贸易壁垒必将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主要措施,我们必须顺应人类健康、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加强对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才能在入世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