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纺织业的几个大动作让人明显感觉到国家机关、企业面对『入世』的积极变化:2月21日,国家纺织工业局的牌子悄悄摘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这标志着一个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为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2月23日,纺织工业协会就开始发挥中介服务作用,召开了第一个新闻发布会,宣传将于3月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和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
原纺织工业局局长、现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告诉记者:『1996年,纺织行业是最困难的,亏损总额达到106亿元。而去年,全行业实现利润290亿元,出口创历史最高水平,从亏损到赢利,还得归功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改变』。
『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经营模式,这都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从80人编制的纺织工业局到不到40人编制的行业中介机构,也是必然的。把权力还给企业,行业建设和发展将得到深化,也有利于实现多元化市场。』杜会长表示,『摘牌和挂牌,都很重要。这意味着既定任务完成,又有一个新的开始』。
从行业人士的交谈中,记者还能明显感觉到,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一纺织品出口大国,占到世界纺织加工总量的四分之一,纺织业也被认为是『入世』后最有优势的行业,但是,业内人士并不避讳行业的危机感。纺织工业协会市场部徐主任说,我们有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规模大、已有出口基础的众多优势,但是在技术水平、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上还需再努力。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多个厂商都要抢在中国加入WTO前,确定产品定位,扩大市场份额。
据悉,纺织工业协会已经计划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信息化建设、行业自律等方面加强服务,并且还将正式发布第一本『纺织工业白皮书』,相信以后的变化还会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