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转基因棉花已经成为我国唯一被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而国产抗虫棉是我国唯一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棉种,已成为我国农业高科技的标志和象征。
目前,我国“棉花基因规模化转化及优质抗逆基因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项目已累计推广国产转基因抗虫棉1100多万亩,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1.45亿元。该项目的最大创新点就是将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互补结合,在国内建立了独家“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使基因转化率分别达到1.73%、0.13%和6.6%;使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周期由原来的12-15个月缩短到6-8个月,转基因植株成活率由30-40%提高到90%以上,缓苗期由原来的60-70天缩短为10天左右。该体系已达到年产4000株转基因棉花的能力,并先后获得大量转基因棉花种植新材料。
由于转基因棉高产、便于管理、少施农药,深受棉农欢迎。目前,我国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几乎全部是转基因抗虫棉,而且集中在黄河流域棉区。2002年,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占我国棉田总面积的49%。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博士介绍说,转基因抗虫棉正在向多价、多抗方向发展,抗虫棉市场前景广阔。据统计,全球每年棉花生产量为1850-2000万吨,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大产棉国的总面积约3.3亿亩,占世界棉花总播种面积的2/3,棉种需求量近10亿公斤。
据有关部门预测,21世纪前10年棉花种子的需求量将基本维持在当前的水平上。2000年以来,我国棉花播种面积保持在7000万亩上下,年需种量2亿公斤,而目前,优质高产的转基因抗虫棉所占比例还不到50%,新型棉种市场需求巨大。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