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级市建成全国最大的纺织机械、橡胶轮胎、食品与药业加工和汽车配件“四大”产业名城!一组最新统计数字最有说服力。2003年,胶南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5.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全市国民经济总量的50%、地方财政收入的70%和税收总额的82%以上来自于科技型工业。
经济结构调整“重头戏”怎样唱?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市长郑卫 星告诉记者,胶南市的创新做法是:瞄准国际、国家目标,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经济体系,在发展中调整,以发展促调整,按四条线推进:
一是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即以纺织机械、包装机械、铸造机械、工程机械和手推车为重点的机械产业群;以全钢子午胎、载重、轻卡、农用胎等斜胶胎为重点的橡胶轮胎产业群;以食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群;以汽车整车、客车以及零部件为重点的汽车产业群,加快推进胶南由传统机械产业向造船、汽车等现代制造业的跨越。四大产业集群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2%和24%以上。
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生物制药、电子科技以及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战略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以东海生物制药、韦伦生物、金太阳制药、明月海藻、天元化工、琅琊台衣康酸等龙头企业,建设青岛乃至全国最大的微生态领域药物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
三是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开发青岛市级以上新产品73种。双星华青公司100万套全钢子午胎项目顺利投产,新增产值13亿元。总投资6亿元、占地1000亩的泰发工业园已完成详细规划,2004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3年内出口创汇可翻一番。全市完成工业投入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有9个项目列入国家专项,争取国家专项贷款3.4亿元。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97.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四是树大好引凤,引进高科技项目。引进东海生物制药、韦伦生物、新东洋计电、隆琪电子、艾亚斯制冷设备、金数码电子、三祥科技等高科技项目,涉及生物制药、汽车配件、电子科技、空气制冷、环保材料等新兴产业,部分项目填补了胶南市空白。明月海藻的大型海藻综合利用新技术和东海制药3个新药列入国家“863”计划,这在一个县级市来讲是全国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