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坯布市场淡季特征加重显现,各大企业报价纷纷调低,除个别如全棉直贡品种48英寸40×40 80×130因提前动销而上调报价外大多数品种价格下调,有些品种跌幅甚大,如全棉斜卡和帆布类品种,以及一些高支品种64英寸60×60 90×88等,均有0.50-0.90元/米的跌幅。不过市场上的这一势头还没有反映到指数上来,今天的中国坯布指数又保持千年等一回的面孔。
专业市场人流稀少,成交清淡。织里棉布城因高温天气,市场的客流量甚少。全棉布常规品种价格变化不大;涤棉布市场呈现“量价平稳”。人棉布市场销量开始下降,个别品种价格也有下滑。提花提格面料在市场上比较活跃;中国轻纺城一直位居市场销量之首的“人棉布”成交逐日减少,价格走低。业内据近几天“人棉布”如此行情,认为“人棉布”行情预计还余一周销售期,并认为再过4-5天,市场经营面将会明显收缩,价格也将明显下跌,估计全面收市在7月20日附近。
目前坯布市场的行情疲软可说是淡季使然,但更多的深层次原因已渐渐露出冰山一角。且不说前段时间热炒的欧美设限,出口形势十分迷茫。其实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自有深刻的国内背景,外力作用必依靠于内部环境的变化累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纺织业最大的问题不是国外的设限,而是国内业界的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心理作祟,行业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行业过度膨胀,无序竞争。
纺织业资深人士、世之维集团总裁樊敏先生在《四类产品封关在即,企业亏损谁之错?》一文对行业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见解,他认为企业和政府及协会都存在问题,并非是各打五十大板,而是事实如此,正是各方的错位及停留在纸面上的讨论使得许多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行业规矩无人遵守,无人调整,无人执行,无人监督,行业的利益最终因为部分企业急功近利而受损严重。据统计,我国纺织企业有几十万家,出口型企业有几万家,企业的规模和素质差异太大。在出口竞争群体庞大的现状下,出口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设置相应行业门槛,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其状况和结果可想而知。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其根本目的,而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整体利益,才能保证经济秩序和贸易秩序的正常健康发展。行业的持久发展呼吁出台有效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