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众多企业采取加班加点的方法以尽量延展利润空间。这种做法违反WTO规则,继续沿用,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度,而且可能导致整个行业遭遇反倾销”……4月25日~26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的我国加入WTO后第一次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在目前服装企业正感受“复苏之春”之际,向行业发出一声声居安思危的警报。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会上作了题为《全面提高中国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工作报告。
杜钰洲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服装业向国际市场开拓的空间扩大,加之劳动力资源绝对优势的长期存在,我国服装业拥有较显著的竞争优势。但同时面临三方面的主要挑战,即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自由贸易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为了改变我国服装单价较低,受阻于壁垒的局面,他主张企业实现两大突破:一是创新贫乏的突破,二是管理弱势的突破。从行业层面看,他强调突破低水平延伸,主张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行业协调和管理,避免过度竞争。他鼓励专业化分工,产业集群经济优势的建立,并提倡东西部合理分工,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归纳行业经济运行的几个突出特点是:一、产业集群现象突出,区域优势日渐明显;二、差异化发展态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竞争取胜的空间;三、随着市场国际化,产业升级成为行业结构调整的主线;四、让价不让市场,维持生产发展速度;五、产品结构调整的多元化、系列化趋势,使“休闲风”成为服装品种开发的主流;六、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改制加快,企业经营机制发生根本性变化。
然而,蒋衡杰认为上述种种特点,既反映了服装行业的巨大历史进步,也包含着不少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隐患。为我国服装行业进入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少走弯路,他承诺协会将在全行业重点开展好四项工作:一、围绕应对加入WTO,展开培训、资询等各项服务活动,全面提高行业素质;二、大力推动行业“绿色环保”工程;三、建立“中国服装名城”统计信息网络,推动“中国服装名城”专业特色的建立,经济优势的发挥,外界认知的程度;四、建立大企业关系网络和中小企业服务机制。
为了宣传、展示我国服装辅料业发展成果,加强服装辅料与加工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推动国产辅料开发成果在生产中的及时运用,中国服装协会服装辅料专业委员会在行业会议代表下榻的主楼设立了“服装辅料发展成果展示厅”,其中不少科技含量高、精妙抢眼的辅料新产品引起了巨头的注意。
会议公布了2002年中国服装行业中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的“双百强”企业新排序。其中,雅戈尔集团两项排位第一,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上升为第四,利润上升为第三;不少民营品牌企业排位迅速靠前。
会议期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施用海《我国服装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巡视员徐息和《WTO与中国纺织服装的发展》的演讲,使代表们感到深受启发。
根据最新统计,1~2月我国服装对设限地区出口增长13.95%,对非设限地区出口增长12.9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服装业沐浴着春天的气息,感受到复苏的兴奋,同时也呼唤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一种高屋建瓴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