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业界普遍认为入世对中国纺织服装业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在本月17日的“第六届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专家论坛”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广东商学院副院长徐印洲却指出,加入WTO后,中国的强势产业如服装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一定要谨防“强势陷阱”,调整现有心态。
蒋衡杰认为,加入WTO后,中国服装业首先出现的问题极可能是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他还认为,虽然现在我国服装在对需求的供应量上早已没有问题,但真正“有效”的供给还不够,表现在产品多,供顾客选择的空间却不大,即特色上还开发不够,“卖点”太少。
徐印洲分析,以去年的统计为例,全国消费零售总额3.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服装占13.2%,服装消费结构中,低档成衣占销售额的50%,高档品以进口和外资公司产品为主。他说,低档服装供过于求,名牌高档服装的市场竞争未见激烈,这说明加入WTO后,中国的高档服装市场将有很大的空缺,这一点国内服装企业不能忽视。
对于不少人认为入世后中国的服装成本将大大降低这一说法,徐印洲认为,入世后受全球大市场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提高,所以中国服装的成本不是降低,很可能是升高。具体到珠江三角洲,他认为服装企业需要调整心态的理由有:逐步取消的出口配额;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壁垒;生产成本提高;内地竞争压力增大;依赖出口退税等等。
两位专家建议,服装生产企业(制衣商)在产品、品牌、营销上要重新规划,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比如建立设计中心,提高设计水平,包括迅速响应、个性设计、科技应用三大因素;创立和开发拳头品牌;占领内地市场;特许经营等多样的促销方式,开展品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