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时间:2003/10/23 9:17:00
文章出处:786 |
|
|
今年的纺织原料市场可谓跌荡起伏,令人回想起1994年纺织市场的汹涌波涛,难道历史真的会重演?下面是我们的一点分析,或许能够为您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今年9月中旬尤其是国庆节后,国内棉价急剧上涨,带动了化纤原料、棉纱及国际棉价大幅攀涨。国内棉价几天内吨涨3000元左右,涨幅达21%以上;国际棉价在涨大于跌的过程中不断攀升,两月上涨12.6美分/磅(折2650元/吨),涨幅达20.8%;已经在滑落的涤纶短纤顺势反弹,由9月末的9850元/吨,几天涨内到12100元/吨;粘胶短纤由9月末的14500元/吨涨至10月20日的17000元/吨;在原料推涨之下,棉纱被迫同步跟涨3000元/吨左右。10月份以来,从原料到棉纱的价格涨速之快、幅度之大、价格之高令业者不由而然地联想起1994年纺织“火爆”的情景,并对这一涨势表示担忧。 一、1994年纺织“火爆”及其产生的后果 1994年受税制改革、汇率并轨等因素影响,刺激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大幅增长,棉纺织产品产销两旺,带动了纺织原料大幅攀涨。当年的下半年,棉花、化纤、棉纱完全成为买方市场,几乎一天一价。计划外棉价最高达26000元/吨、国际棉价最高升至80-90美分/磅;涤短纤达22000-23000元/吨,粘胶短纤25000-27000元/吨,21s棉纱约27000-30000元/吨,且各种产品和原料均呈供不应求状况。其涨时、涨速、涨幅与今年有所类似。 当年刺激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国家为鼓励出口创汇,提高了出口退税率,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二是汇率并轨,人民币兑美元由5.7元调至8.7元;三是计划经济的低价棉,计划内棉价平均为7560元/吨,远低于当时的国际棉价。由于这三大因素的影响,1994年纺织品服装出口342.4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31%以上,增长幅度是历史最高的一年。 1994年的“火爆”之后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大涨必然大落。1994年“火爆”之后,棉纺能力大增,棉纺锭在一年内扩增至4300万锭,年耗原棉由年平350万吨猛增到500万吨。加之1995年国家回调出口退税率和连续三年调升棉花价格,人民币逐步升值。接蹱而来的是96-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纺织品出口大幅减少(97年为455.57亿美元,98年428.56亿美元,99年430.65亿美元)、国际市场份额下降、棉纱出口大国变为进口大国、后加工企业关、停、破增多,纺织业步入了举步危艰的困难境地。 一、2003年棉价暴涨浅析 1、2003年棉花价格大体经历了两个高峰时期: 第一高峰期是春节前后的2-3月间。由于纺织产品销售形势的好转,带动了棉价大幅上涨,328级棉价由节前平均11200元/吨左右,上升到3月末最高达13600元/吨,两月吨涨2400元,涨幅为21.4%。之后受“非典”影响以及国家加大调控力度,棉价逐步回落,至6月中旬为12700元/吨左右。 第二高峰期是9月份后,各市场棉价几乎呈直线上扬,尤其是国庆节后涨速惊人。 从国内棉花现货价格看,328级棉9月初约为13000元/吨,9月末上升至14100元/吨,吨涨1100元/吨左右,涨幅为8.5%。国庆节后涨幅明显加快,现货棉价平均每天涨近300多元,到10月17日止,328级棉已达17100元/吨,8个有效工作日累涨3000元/吨,涨幅达21.3%。与此同时,2003年度129级新棉送到厂价为18300元/吨、229级18000元/吨、329级17600元/吨,比去年同期平均吨涨7000元左右,涨幅近70%。 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陈棉成交价格看,棉交市场棉价涨速最快,涨幅最大。陈棉平均成交价由国庆节前的14188元/吨,上涨至10月17日的17725元/吨,8个交易日累涨3537元/吨,涨幅达24.9%,平均每个交易日涨500元/吨以上,陈棉最高成交价突破18000元达18300元/吨,创交易市场陈棉价之最。 电子撮合交易由于受自律加价的制约,卖方惜售,连续出现涨停,成交量锐减。10月13日后经两次调整自律价(16-17日自律加价调到1500元/吨)后,量价同升。到10月17日,电子交易各期合约价全线突破18000元/吨,较节前均涨3000元/吨左右,涨幅为19.5%。 在国内棉价大幅涨势的影响下,国际棉价已快接近1994年的最高价位(80-90美分/磅)。尤其是美棉跟进速度较快,美棉期、现货棉价10月17日分别达75.52和74.23美分/磅,比8月末累涨1700点以上(约3700元/吨),涨幅达30%;CotlookA、B指数指数分别为73.25和71.65美分/磅,比8月末涨20%以上。由于节后国内棉价涨速加快,国内棉价已明显高于国际棉价。 国庆节后棉纱价格跟进速度加快,但涨后的纱价并无销量跟进支撑。21s棉纱已涨到21800元/吨,32s棉纱23000元/吨,比节前涨3000元/吨,涨幅为16%,低于同时期棉价涨幅近5个百分点。从纱价涨幅绝对额看,与棉价已同步上涨3000无/吨,但从成本角度分析看,纱价涨3000元/吨,其棉花价格最高只能涨2680元/吨(纺一吨纱平均需1.08吨棉花),仅此涨幅吨纱就新增成本320元。 2、棉价大幅上涨成因浅析 与1994年相比,从棉花、化纤、纱线等产品的上涨幅度、速度、时段上看有点类似,但从成因分析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1994年原料上涨主要是因为政策刺激,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增长拉动,而今年主要是因为资源不足恐慌,加之人为炒作等因素引起。今年棉价大幅上涨的具体原因: 一是棉花产量预计连续下调。从今年棉花播种面积看,由于去年棉花收购价格上涨调动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播种面积明显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度全国植棉面积为6703万亩,比上一年度增长20%以上,与此同时,农业部6月份2003年度棉花产量可逾570万吨最高可能达600万吨。但受自然灾害尤其是棉花成熟期期间低温阴雨的影响,农业部9月份预测2003年度棉花产量降到520万吨,10月份国家统计局预测与上年度的492万吨基本持平。美国农业部9、10月两次预测全球棉花产量报告中也调低了中国棉花产量预计,由8月份的587.9万吨下降到555.2万吨。中国棉花产量预测值的连续下调,是导致国内外棉价大幅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是棉纺能力无序扩增,棉花需求增加,供需矛盾加剧。从纺纱能力看,1998年连续三年压缩1000万锭后,又陆续增加了不少纱锭。根据各方面资料推算,近几年来新增纺锭2500万枚左右,到目前为止全国纺锭总规模约在4500-5000万锭之间。从今年棉纱生产量看,6-9月棉纱产量连续接近和超过80万吨的水平,连创单月最高纪录,其中6月份82.19万吨、7月份79.9万吨、8月份81.29万吨、9月份81.87万吨。预计今年全年棉纱产量将突破900万吨达910万吨以上,比去年增长14%左右。按此纱产量计算,全年耗原棉近630万吨,按棉花年度计算(去年9月-今年8月),上一棉花年度实际耗原棉约615万吨,而上年度棉花总生产量仅492万吨,扣除其他用棉后,当年纺棉产需缺口至少153万吨左右。而上一年度棉花价格上涨幅度不是特别大,主要原因是供需基本平衡。 笔者在不考虑期初末库存情况下粗算了一下棉花总资源平衡帐即:上年度棉花总产量扣除其他用棉后纺棉资源为462万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上年度投放陈棉共97.08万吨,进口棉花71.91万吨,出口15.12万吨,净进口56.79万吨,可供资源为615.87万吨,与纺棉消耗持平。从近几个月的棉纱产能及近期预测的新棉花年度产量看,预计新棉花年度当年产需缺口约在160万吨左右。因此进口棉补缺将是一条重要渠道,这也是近期棉价大幅上涨和进口美棉激增的原因之一。 三是国内棉价大幅上涨带动了国际棉价攀升,进口棉增加加速了国际棉价快速上涨。由于国内棉花资源紧缺,9月份来棉花进口力度明显加大,已持续近两个月未进口美棉的中国,9月-10月9日进口美棉签约已达7.73万吨,占同期美棉出口合约总量的48%,其中10月3日-10月9日一周里中国进口美棉签约5.2万吨,占当周美棉出口合约总量的72%,9月份以来中国又成为美棉的最大买家。中国大量进口棉花,是国际棉价大幅上涨的绝对动力。 四是新花上市继续推迟,棉农、棉商惜售,导致货紧价扬。由于持续低温阴雨气候,一方面棉花产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拖延了收获时间,使批量上市时间相应推迟,加上收购秩序混乱、棉农、棉商惜售,导致购棉困难,价格上扬。据纺织企业反映,现在拿现钱到处采购不到棉花。这也是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陈棉价格高于其他市场的重要原因,因为在棉交市场竞买到的棉花,资源是有保证的。 五是国家储备棉资源有限,加大调控力度资源不足。在今年国内棉价第一个高峰时期,国家为调控国内快速上涨的棉价,棉交市场3-4月陈棉投放量明显加大,并组织纺织专场,两月共投放陈棉32.59万吨,日均投放7700吨以上,而9-10月日均投放量仅为3020吨,比第一高峰期日均少投4680吨,日均投放量仅为前一高峰时期的39.2%。加上纺织企业仓库存棉基本用尽,新旧棉花断挡,棉交市场投放量不足反助长棉价大幅上扬。 三、棉价后市预测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由于受部分因素制约,棉花后市行情上涨空间仍有限,但维持高价位运作已成定局。 一是出口退税率下调和出口退税渠道变化的影响。从2004年1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将由17%下调至13%,回调4个百分点,粗略计算每出口120美元的货物,退税额平均约减少34元人民币,若贸易方式不同则退税额更少。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无疑将加大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成本而削弱产品竞争力。从出口退税渠道上看,新的出口退税规定超基数部分的25%由地方财政承担,一方面将增加地方的财力负担,可能产生新的拖欠;另一方面有可能会产生某种地方保护,如产品出口链跨区域,增值税是在产区纳税,出口退税则在出口地,产品跨区越多情况就俞复杂,容易产生尽可能确保本地产品出口的地方保护。出口退税的下调和退税渠道还没理清,有可能会影响纺织品服装出口。 二是加入世贸组织对出口有利,同时也使纺织品进口增加,进口纺织品将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明显增加,2002年纺织品服装出口617.0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5.8%;2003年1-8月纺织品服装出口488.9亿美元,同比增长27.04%,纺织品服装出口持续两年
|
|
|
|
纺机网免责声明TTMN.COM |
1、本网所刊转的与机械相关的信息和专题旨在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版权均归著作权人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本站对纺机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为避免纠纷,未经书面协议授权,谢绝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部分信息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转载、摘编获得的。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妥善处理。 |
|
|
|
|
|
|
|
|
图片新闻 |
|
余姚市立信纺织机械厂 |
|
|
十八年创业,十八年风雨,十八年收获,身为中国纺织协会会员企业的立信纺机,以高标准创造业绩,高品质创造品牌,高质量提高效益... |
|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著名的文献名邦——宁波余姚市,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
|
|
|
|
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樹脂定型机自動對線剖布机吹氣式圓筒布整理机SE1 - F剪毛机SE1剪毛机SF1平幅预缩... |
|
|
|
|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简介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各... |
|
|
|
|
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磨毛机及其它印纺配件生产的机械企业. 我公司地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