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就在秋冬季服装开始扎堆上市的时候,作为季节性更为突出的保暖内衣也开始展开各自的攻势,各品牌或推新款,或打出除菌、负离子、远红外保健等新概念、新名词,价格不菲的新产品一下子“涌”上了各大商场和超市的货架。然而从今年的市场状况看,保暖内衣与以往相比,已经在质地、价格、市场号召力等方面显出劣势,而纯棉制品则逐渐重新得到市场青睐。 与往年相仿,功能仍然是今年保暖内衣的主推概念。记者在各大商场了解到,目前市售的保暖内衣,大都具有“远红外保健”、“负氧离子杀菌”等功能。有的品牌则直接在产品说明上标明其具有“远红外”矿物成分,有“激活机体细胞”、“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有的则称远红外能产生“温热效果”;还有些则表示内衣材料能与人体产生“共振”并起到“聚热抗菌”作用。但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无相关的国家标准,因此各品牌在产品性能、质量等方面的控制并不统一。尤其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甚至采用尼龙、胶粘化纤等面料制成的“保暖内衣”也打上了“健康”的旗号,而且每套售价动辄上百元。更有甚者,当记者向促销人员询问“保健功能”如何体现时,得到的回答竟是“我们也不懂,反正这里面有高科技,准能保健!”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多功能保暖内衣,大多不是纯棉质地,化纤成分比较高。一些品牌在手感、外观、弹性、款式上做足文章,但真正穿着时,透气性、排汗性等都难尽如人意。相比之下,质地柔软、穿着舒适的纯棉内衣则在价格、质量等方面显出不小的优势。目前一套纯棉(不带保暖功能)的内衣,售价大约在35至50元左右,平易的价格加上舒适的质地,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新青睐纯棉制品。 针对时下保暖内衣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说,经过前几年的“热战”,保暖内衣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格局,一些知名品牌价格居高不下,而不少小品牌虽然价格低廉,但质量存在隐患,因此保暖内衣市场整体走势呈现出增长缓慢的趋势。作为消费者,在选择此类产品时应注重其内在质量,尤其是保暖内衣里料(接触皮肤部分)是否纯棉织物,保暖层的聚氨酯等成分的透气性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