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消息,中国棉纺织协会副理事长朱兰芬认为,在今后的几年里,我国棉纺业生产能力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比过去两年有所回落。 朱兰芬介绍,受需求拉动,从2001年末开始,我国纱的生产能力明显增大,2002年纱产量达到850万吨,同比增长11.84%,2003年增长更快,1-7月全国累计纱产量达524万吨,同比增长18.8%。 据悉,2002年棉纺织生产得到快速增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非国有经济生产能力迅速发展;二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能力发展速度高于其它地区;三是外销需求增长幅度大于内销增长幅度;四是纯棉纱生产量增长幅度大于其它品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市场环境有所改善,棉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得到了发挥,棉制品出口已连续两年保持高速增长。主要体现为: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市场均衡发展并都有大幅提高;对设限国家与非设限国家的出口增幅同步增长;一般贸易出口的增幅大于加工贸易出口的增幅;外商对棉纺织业投资增大,投资带动贸易的效应明显。 朱兰芬认为,我国棉纺行业发展面临三大困难:首先,我国棉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这两年来棉纺织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但由于需技改的老帐欠得较多,要在近期内使我国国际先进纺纱装备数量赶上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水平都比较困难,更不要说赶上发达国家的装备水平;其次,国内棉花市场还未真正开放,企业进口棉花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棉花期货市场尚未建立以及棉纺业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使国内棉花资源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可能使棉花价格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会高于国际棉价;第三,生产企业在产品创新、品牌意识方面较薄弱,对纺织品国际贸易规则和方法还不适应。 朱兰芬最后分析,我国棉纺织品不仅在产品、价格与质量上的竞争力,而且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还难以适应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同时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以上这些原因使我国棉纺织行业的比较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随着产品竞争的难度越来越大,贸易磨擦日渐增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今后的几年里,我国棉纺业生产能力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比过去两年有所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