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研院化工所开发成功“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这项新的染色技术是以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取代水作为染色媒介,在染色过程中完全不用水,而且不必添加染整助剂,又简化染色步骤,免除废液处理问题,同时节省可观的能源费用,染色效果很好,在“环保”与“成本”方面都具有竞争力。 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染色最早是德国西北纺研中心(DTNW)于1990年获得专利,美国在90年代中期也开始进行实验室研究,北卡州立大学(NCSU)纺织学院在今年已开发出250L的小型工厂。台湾工三院化工所从1996年投入研发, 目前试验工厂的规模是37L,是台湾第一座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系统,可以进行聚酯、聚丙烯、 聚乙烯、 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等化学纤维的染色。 聚酯织物是疏水性的,染色仅能使用分散染料。 传统聚酯纤维染色的程度有5个工序;精炼、染色、水洗、柔软加工及烘干。在精炼与染色过程中,必须加入酸、碱、盐、染整助剂及大量水等,染色后还要使用还原剂与水进行水洗,最后再以热空气烘干。染色中还排放高浓度染整废液,水洗排放大量废水,烘干则会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废气。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仅有精炼、染色、柔软加工3个工序, 织物在染色后即干燥,无须烘干,操作规程周期较传统染色减少1/2,能源费用也仅为传统染色的2/3,从而因为仅需添加染料,从而成本降低,整个染色过程中没有废液产生,所使用的二氧化碳不但无毒,还可循环使用,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