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纺织城”要变“女裤城”
政府可能投千万巨资做强郑州女裤,业内乐观分析郑州服装5年内将超广州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大河网-河南商报报道: 郑州裤业市场正充满期待。
8月18日,郑州市工商联服装业商会办公室主任胡昱起说:“也就这几天,郑州的8家裤企就会整体搬迁到郑州纺织产业园。”如果顺利的话,10月之前将增加到14家。
期待还在于,知情人士透露,郑州市政府极有可能参照杭州等地,每年为服装企业投入上千万巨资。“有了政府的推动,郑州服装将在5年内超过广州。”
■ 现象
纺织产业园俨然成了“女裤城”
“搬迁这一刻,我们这些会员单位已等了一年。”胡昱起说。据介绍,这14家裤企去年7月12日同时在纺织产业园举行奠基仪式,目前厂房均已落成,“他们都是领军企业,如梦舒雅、娅丽达等。”
集体入驻,被这些企业寄予厚望,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当时说,“同在一个园区,可使资源整合达到最优化”。
“梦舒雅他们的占地最多,178亩。我们娅丽达占地117亩,总.投资两个亿。”娅丽达市场部经理周金平说。
在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刚看来,“这是郑州裤业化蛹为蝶的重要一步”。不过,在李刚口里,“纺织产业园”不叫“纺织产业园”,而是服装城,有时候还能说成“裤城”、“女裤城”。
对于李刚叫错的“裤城”,业内人士认为理所当然,“这么叫最合适,因为至少目前,里边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裤企。”
就此,胡昱起回忆说,建设郑州服装工业城一直是服装商会的愿望,早在2004年6月就向郑州市政府递交了一份《关于建立服装工业园的报告》。但政府采纳建议后,几经选址、几经搁浅,最后建成了这个纺织产业园。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尽管业界喊“裤城”喊得亲切,也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但真要入驻还需时间,因为目前产业园还没解决好土地的占用补偿问题。土地补偿问题不解决,产业园的身份就不能扶正。
“我们希望政府出面,赶紧把这个问题了结了。”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也难怪企业焦急,比如娅丽达、兴依璐等企业的生产基地都在二七区佛岗村一带,而这些地方目前都在拆迁,这些企业所以还能在原地生产,是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特殊关照。
■ 声音
郑州服装
5年内超广州
“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有政府的推动,郑州服装业就能发展得更好。这是市场的作用,你不支持,别的地方就超越你。”李刚说。
尽管河南目前已形成了6000多家服装企业的产业规模,郑州也汇聚了诸多裤企,并且打出了“中国女裤看郑州”的口号,但实际上,郑州服装业还很弱小。“最典型的一点就是没有名牌。”李刚说。
比如服装业目前全国有178个中国名牌、147个中国驰名商标、678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但所有这些,郑州只占了1个国家免检产品。
胡昱起补充说,服装业全国百强,浙江有48家,杭州有8家,但郑州连一家符合参评的企业也找不到。
商报记者找到的一个数字是,2007年,雅戈尔的销售收入是325亿元,但郑州最大服装企业的销售收入不过2亿元。
然而,不足归不足,李刚等业内人士均信心十足地认为,“未来5年内,郑州服装必超广州。”
8月17日下午,江苏常熟中国裤业中心副董事长纪明珠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推测,用不了几年,长三角女裤的天下就是郑州女裤的天下。”
事实上,一个正在演进的变化是——郑州已开始放弃化纤面料,接手的是河北、西安等。而2000年,郑州自广州接过化纤面料,随后把化纤裤产量做到了全国第一。
“郑州裤业的发展让人惊叹,再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那么郑州女裤成为全国老大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我们南边在滑坡,郑州裤业的崛起是对市场的极好补充。”纪明珠说。
■ 变化
政府巨资扶持
迹象已现
一方面纺织产业园简直成了服装城,另一方面郑州女裤正在向常熟进驻。
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郑州市服装业现状,郑州市有“狠狠”扶持一把的愿望。
“今年3月1日和2日,省委政策研究室、市委政研室和市工商联的领导联合对全市的服装业进行了调研,最近,这份调研报告已经到了市里。”胡昱起说。
据介绍,调研是受省委主要领导所托,重点考察郑州服装业的发展状况、企业和政府各自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真正打响郑州服装乃至豫派服装的品牌等问题。
随后,知情人士透露,该调研报告已得到了郑州市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马上调研,拿出相应办法”。
知情人士说,今年以来,郑州市政府明显加大了扶持服装行业的力度,比如年中刚刚举办的服装博览会,郑州市政府就破天荒拨了500万元,“我们认为,在郑州市已把服装业列为第六大支柱产业的情况下,接下来会有更大的扶持力度”。
这位知情人士说,目前,郑州市相关部门已开始行动,调研主方向是“其他城市的政府是怎么扶持服装行业的”。
就此,胡昱起说,郑州市工商联服装商会推荐的城市是杭州,推荐理由是——2006年起,杭州开始每年给服装行业补贴2000万元,用于研发、品牌奖励、发布会等方方面面。
“正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杭州的服装业才越来越好的。”胡昱起说。
上述知情人士说,在省委的高度重视下,接下来,出于行业发展的考虑,郑州市政府极有可能参照杭州等地,每年也为服装业投入上千万巨资。
背景链接
“纺织城”谋求复兴
郑州市素有“纺织城”之称。
郑州进行大规模的纺织工业建设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郑州西部,当时国家在郑州投资2亿多元,先后建成了国棉一、三、四、五、六厂5个大中型棉纺织企业及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纺织器材厂,另外还有4所纺织院校。在方圆6平方公里内,驻有10万纺织产业大军,成为全国著名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50多年来,郑州纺织工业共为国家积累资金70多亿元,相当于国家当时投资的31倍。形势最好的1981年,郑州市纺织系统实现的利润高达1.78亿元。
但曾有的光荣已成为过去。1992年,棉花紧缺、成本上升成为引发郑州纺织业衰落的导火索。郑州纺织工业长期以来积累的“机制不活、设备陈旧、产品单一、包袱沉重”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集中凸现。
20世纪90年代,郑州纺织业开始步入低谷。设备和技术落后,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包袱沉重,扭亏无力。一大批职工下岗则成为政府部门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辉煌不再但梦想依旧。如何振兴郑州纺织业、实现复兴之梦,近来的研讨和争论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