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用户对国产印染设备的总体印象评价为“一般”的占58%,回答“好”的占40%,只有一个用户单位认为国产印染设备“很好”。用户对进口印染设备的总体印象评价为“一般”的占10%,认为“好”和“很好”的比例为90%,其中回答“好”的占67%,回答“很好”的占23%。
由此可见,多数用户对国产印染设备的总体印象是“一般”,对进口印染设备的总体印象是“好”。好印象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够得来的,国外先进设备制造企业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磨练,其品牌成为金字招牌,他们追求的是品质。我国印染设备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追求的是“填补国内空白”。改革开放后,我国印染设备不再遵从以往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印染设备瞄准国外先进水平,发展非常迅速,一些设备已经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进口设备,如前处理设备、连续染色设备、热定形机等。
在问卷调查中,有40%的印染企业认为国产设备“好”,说明用户对印染设备多年来的发展成绩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国产印染设备给用户的总体印象还是低人一等呢?这可以从国产和进口印染设备的优点与问题的比较中找到答案。
国产印染设备的主要优点集中在价格合理、能满足工艺要求、售后服务好、维修保养方便、配件便宜四个方面。进口印染设备的主要优点集中在制造质量好、能满足工艺要求、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四个方面。
在“能满足工艺要求”的评价中,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不相上下,其他几项则是此消彼长。国产设备和配件的价格是最受用户喜欢的,与功能类似的同类进口印染设备相比,国产设备价格普遍较低,有的仅为进口设备的1/3。从某种程度上说,国产设备价格合理,没有暴利;但换个角度看,一味地以低价格竞争,可能会使市场恶化,使设备制造质量下降、配置被简化,反而会损害设备制造企业的形象,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在满足工艺要求、售后服务和维修保养三个方面,国产印染设备进步较明显,用户对此评价很高。设备制造企业充分考虑到了我国印染厂复杂多变的工艺和染化料的情况,以及地区的差异,通过灵活的流程配置、简化的使用条件、易维护的结构、优良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大量的用户,也部分弥补了制造质量、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的不足。我国的印染设备企业占有地域与文化的天然优势,理解用户的需求,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很多企业有庞大的服务队伍,服务非常及时、周到。相比之下,进口设备的使用条件十分苛刻,不适合中国多种气候条件和一些极端的工作环境;一些进口设备的操作难度大,且结构复杂、精密,耐受不了近乎严酷的使用,一旦出现故障,维修保养起来非常不便。从国产设备与进口印染设备优点与问题对比图表可见,国产设备的长处几乎都是进口设备的弱项,反之亦然。
国产印染设备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集中在稳定性差、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四个方面。这几个方面都是老大难问题,虽经过纺机制造企业多年的改进,但用户似乎仍不满意。尽管数字化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引入印染设备制造中,使国产印染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能耗、水耗逐渐减少,色差、纬斜与缩水三大难题得到逐步改善,但稳定性差和跑冒滴漏问题却依然存在。问题看似很小,却是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最主要的差距,是国产设备的顽疾。除了国产纺机企业的加工设备条件有限外,国产纺机制造者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以及可靠性的理念等都左右着我们的产品质量,加之市场环境的恶化使制造者无暇顾及看似很小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没有捷径可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还会不断见到印染企业对于这些问题的抱怨,只有等待企业与个人素质的提高来改变。
印染企业的中水回用工程,在节能减排刚性压力下显出成效。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绍兴县印染企业利用中水回用技术,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由中水回用前的每天72万吨,下降到48万吨。
印染行业是绍兴县支柱行业,也是高水耗、高污染行业。据统计,绍兴县有印染企业约250家,其中180家企业规模较大,2007年印染废水排放总量为15025.5万吨、COD排放总量为22514.6吨。为此,萧绍区域化工与印染行业环境污染整治被列入“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中全省11个主要环境问题,“十一五”期间印染行业节能减排成为当地政府的重点工作。
“绍兴县印染企业排放的污水占外排工业废水总量的90%以上。这些印染废水如何实现循环利用呢?中水回用是惟一选择。”绍兴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绍兴县推出污水进网企业单位排污纳税月度排行榜,用环境成本倒逼企业走提质增效、污染减排的新路。
在该县节能减排的主阵地——滨海工业区遍布着40家印染企业。为鼓励印染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工业区制定相应奖励政策:按企业日中水回用能力1000吨至5000吨以上不同标准,划分为4个层次,一次性给予20万元~80万元的奖励。
“倒逼”与“激励”双管齐下,印染企业掀起中水回用工程建设热潮,重点规范清污分流、处理、回用三个环节。该县有65家印染企业完成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处理规模达每天25万吨,在建11家,计划完成后将形成总处理能力每天29万吨的中水回用工程。
中水回用工程的推行,给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浙江通益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启动中水回用系统,用“中水”替代部分生产用水,降低了原水的使用量,每月还减少排污80多万吨。仅排污费一项,企业每年可节约144万元。
“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明显,每吨水回用成本1元至1.5元,而排放1吨污水需2.14元至2.7元。”浙江天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实行中水回用后,企业的加工量比去年增加6%,废水排放量却从去年的平均每天19600吨减少到8300吨,废水回用量达50%以上。